【 第1页 第2页 】 | |
傅佩荣:说孔子讲人性本善不合本意 | |
http://www.CRNTT.com 2009-04-15 11:07:49 |
最有争议的可能是“克己复礼为仁”,大多数人都讲成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要去实现礼仪的规范的意思,怎么可以这样讲!因为颜渊是孔子弟子中最没有欲望的,孔子讲的“克”是能够的意思,能够自己做主去实现你的规范。一句话,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真诚的力量由内而发,由被动行善变为主动行善,生命就有主体性了。孔子整个儒家讲的是这个思想。现在把克己复礼变成两半,那这个儒家怎么谈得下去呢? 觉得道家很消极,不切实际,这是对庄子的误解 记者:通常人们觉得庄子的思想消极避世,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傅:其实,对于庄子的误解,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发生过了。魏晋有“三玄”之说,指的就是老、庄、易。当时的人们读老庄都是清谈,清谈到最后觉得老庄很玄妙,到底宇宙的本体是有还是无,讨论不完。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庄子讲到人生的关系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是指外表跟人同化,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内化指拥有道后内心安定自足,没有缺乏。庄子避世吗?战国时代中期,是个危机四伏的乱世。凭庄子的本事,做官不是问题,但是要付出什么代价?避世并不困难,难的是避世之后转而修炼内心世界,使它广阔到超越天地,以至可以作逍遥之游,享受无比的自得之乐。我们就算生活在治世,不是也常受俗人俗事干扰而心烦意乱吗?我们不是偶尔也想避开人群,让自己喘一口气吗?庄子的示范其实对我们很有启发作用。 记者: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向庄子“借”了什么智慧? 傅:我年轻时学儒家,觉得道家很消极,不切实际,对人生没有帮助。到了40岁左右,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我自己学庄子最大的收获是三个字“不得已”。不是委屈、无奈的意思,而是判断做一件事的时机。条件成熟时,你就去做,完全不露形迹;条件不成熟就不要勉强,因为即使成功了也是累得很。比如说上《百家讲坛》,2006年时我也是兴冲冲跑来,心里想,哎呀,太好了,可以参与国学热这么大规模的思潮了,但是当时条件不成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都完全可以理解。我为什么要强人所难呢?对于这种事我一向都是“逆来顺受”的,从忍受、到接受、最后到享受。 人物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 傅教授一直致力于国学的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1990年以来,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近年来,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国大陆演讲。著作逾百部,大陆已出版的有《哲学与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学》、《自我的觉醒》、《解读论语》、《解读庄子》、《解读老子》、《解读孟子》、《傅佩荣〈论语〉心得》、《傅佩荣<四书>心得》、《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记者郑媛)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