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秋风:中国真的有慈善事业吗? | |
http://www.CRNTT.com 2009-04-28 10:22:33 |
但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慈善事业开始偏离常轨。在那些最为宏大的官方捐赠场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捐赠的数额,慈善排行榜的排行标准也是金钱数字,仿佛谁捐款最多,谁就最有善心。这样过多关注金钱的慈善活动,把慈善变成了富人的特权,或者说,把慈善变成了有钱人的施舍。 国人形成如此扭曲的慈善观,有两个原因。第一,公众与媒体错误地让慈善承担了它本来不应当承担的社会功能。慈善不是别的,就是人的良知良能的自我发动。社会当然会自发地尊重参与慈善活动的人士,给予他们种种社会荣誉。这乃是对善行的奖励、对善心的鼓励,人们不指望这种荣誉具有其他效应。 但在当代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是贫富差距。人们也在内心中为拥有不同规模收入的富人确定了一种“捐款赎罪”的最低标准。凡是捐款达不到这个心理标准的,舆论就群起而攻之。富人也意识到这种强大的公众舆论压力,不得不在一定特定场合表现得慷慨一些,先承诺一个捐赠数字。事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兑现,结果就出现了中国特有的承诺捐赠却不兑现的怪现状。一旦整个社会仅仅从金钱的视角来看待慈善活动,而遗忘了慈善活动之亲身性,就必然出现上述种种怪现象。 第二,人皆有恻隐仁爱之心,慈善不需资格与条件。不过,慈善之所以成为具有规模的、惠及陌生人的社会事业,却是需要制度条件的。具有善心的人们需要成立公益组织,这就需要法律的允许与支持。 而如果对成立慈善公益组织设定严苛的法规与门槛,成立慈善组织就比起成立营利性公司来还要难,就会无形中造成一种垄断:慈善垄断。这直接妨碍了人们、尤其是企业家、有钱人亲身组织、运营慈善事业,他们只能拿钱参与。长此以往,有钱人把捐款当成了慈善,把施舍当成了慈善。 如果能够去除这些附在慈善事业上的误解、偏见与束缚,中国的慈善公益组织将大量涌现,企业家、富人将会发现一个发挥其能量、获得尊敬的好去处。这类活动也有助于社会财富再分配,弱化人们对于贫富差距的怨气。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