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分化、震荡与复苏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09-07-01 11:00:29  


 
             而5大“冲突”和“背离”主要体现在:

  1.工业增加值增速首次低于GDP增速,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步入增长源变异的萧条期。这说明经济下滑中中国工业受到巨大的重创,而不是中国增长结构产生了稳定性的变化和调整。

  2.固定投资实际增速与GDP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之间的差距大幅度扩大,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去存货投资”较为严重,另一方面说明目前高速固定资产投资可能没有落在实处。

  3.固定资产完成额的高速增长与投资品价格和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下滑存在冲突。这意味着要么很多计划投资的资金没有形成相应的购买,要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存在虚报的现象。

  4.居民收入增长与失业率上升、实际收入水平上升与居民收入感受指数下降之间存在着一定冲突,说明政府转移性支付力度较为强劲,未来收入政策的可持续性对于收入的稳定十分重要。

  5.中国经济深度下滑的萧条状况与目前实际消费增速依然坚挺存在着冲突。这说明消费中可能存在大量“强制性”消费,自愿性引致消费依然处于低迷状态。

  上述各种宏观变量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分化”、“变量冲突”、“内部矛盾”的特点有其十分深刻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基础。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宏观变量的传递机制发生变异。例如传统的“投资-出口联动机制”、“发电量-工业增加值-GDP联动机制”、“内贸-外贸联动机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运行模式发生了变化,潜在总供给在以往高速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作用下大幅度提升,实际供给会在短期政策性需求的提升下进行大幅度放量,从而导致物价水平波动,绩效水平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市场型需求的复苏,从而出现总需求的波动和实际供给水平的波动。

  第三、在政策的不连续性以及市场对政策预期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政策性需求和市场性需求会产生相应的波动,进而导致体系性的波动。

  第四、在政策层面反弹的力量与市场下行的力量之间的较量,存在不确定性。

  第五、2004-2007年的经济高涨在投资领域产生了大量的泡沫,这些泡沫导致宏观经济的存货投资达到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决定了在萧条期间,中国经济始终面临“去存货投资”与“增加存货投资”之间交替作用的冲击,同时由于不同产业的“去存货投资”和“存货投资增长”的步调不一致,这将导致很多行业出现波动,进而产生相应的宏观波动与震荡。这些波动在目前宏观经济止跌之后会逐渐展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