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准确拿捏分寸 解决中美经贸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09-11-12 13:36:28  


理性解决中美经贸矛盾,追求双赢。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讯/11月初,奥巴马访华座机空中一号尚未起航,挟裹着奥巴马理念的“变革”之风就从太平洋刮了过来。过去一周,两国间爆发了6桩贸易纠纷,其中4次为美国对中国的,两起为中国对美国的。不仅如此,奥巴马还于11月9日通过路透社放出声音,将与中国领导人谈论汇率。从拒绝将中国列为汇率操作国,到祭出汇率牌,奥巴马颇善运用侧攻战术。

  美国拿人民币汇率说事,中国自然会拿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地位来要求美国检点。这已经成为了中美在货币问题上的典型谈判模式。温家宝日前在中非合作论坛上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希望美国保持赤字的适度规模,保持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

  证券时报刊登学者刘晓忠文章表示,中美双方在奥巴马访华前夕的这场攻防战,表明双方都在以一种紧张的方式造势,以寻求对方的谈判底线,更暗示出这场经济危机已拉大了中美双方在经贸问题上的分歧。

  当前中美间出现的紧张摩擦,应该说还处于理性的范围内,至少新摩擦目前看来不是一种敌视,而是双方在摸清谈判对方底线的尝试,其目的是寻找有效的争端解决方案。当然,更需要警惕的是,一旦双方的争端久拖不决,很容易激发两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从而不利于事态的控制。

  文章分析,中美两国的经贸矛盾何以愈发复杂?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生态链的角度,中美在经贸关系上不是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吗?这种互补性为何在全球经济危机下失效?

  经济危机打破了固有的全球经济生态,破坏了业已形成的基于全球经济失衡状态下微妙的利益平衡,从而使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补关系变得扑朔迷离。

  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剧烈的方式颠覆了美国的负债型消费模式。深陷债务紧缩危机的美国居民不得不通过增加储蓄以应对所积累的负债和未来的不确定,从而回归到经典的经济生活上来。当然,居民储蓄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的赤字消费和投资。因而,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以不可逆转之势对美国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进行矫正。

  细研奥巴马政府当前的政策,可以看出其清晰的脉搏:一方面极力推销全球经济再平衡计划,以改善美国巨额的对外赤字压力。另一方面逐渐把消费驱动型向出口拉动型转变。为了更换经济引擎,美国政府默认美元的持续贬值,并不惜削弱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这一角色。显然,美国当前频繁地对华贸易摩擦,最终是为了督促中国降低储蓄率,改变投资——出口拉动增长模式。鉴于美国目前充当的全球最后消费者的重要角色,贸易摩擦对美国的影响整体上是利大于弊。

  文章认为,美国把贸易摩擦和汇率问题当作两个工具,其目的实际上是逼迫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私人部门投资未完全激活,仅靠政府投资消化高储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最佳的办法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制改革以及社保福利改革,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不过,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下,这些改革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中国政府频繁强调“矫正全球经济失衡非短期内毕其功于一役的速成工程”,以此回应美国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迫切要求,原因就在于此。

  针对奥巴马政府愈发强硬的对华经贸政策,中国的底线既避免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而加剧对美出口的非市场化萎缩速度,进而触发中美更激烈的贸易战。另一方面积极探寻新的市场以解决巨大产能的出路。事实上,当前中国积极向非洲发展经贸业务,并在最近的中非合作会议上提出与非洲国家成立合资公司帮助其完善基础建设,本身就表明中国正在寻找新的经贸方式,虽然新经贸方式尚有待检验。

  文章称,全球经济危机下,中美间在经贸关系上的利益存在明显的分歧。这种分歧是新全球经济格局下,双方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不同利益诉求导致的。美国所希望中国给予的恰恰是中国在短时间无法提供的。同样,中国所希望美国维护的如适度的赤字和美元汇率的稳定,也不是美国当前能够提供的。

  就当前的形势来讲,矛盾不可能很快平息,这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中美经贸关系上的摩擦可能会日趋复杂,而贸易摩擦又会引来更为强硬的保护主义甚至民粹主义情绪。显然,这是中美双方必需准确拿捏的一个危险的平衡——这个危险平衡不亚于中美在金融关系上的恐怖平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