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欧盟因小失大 背后有玄机

http://www.CRNTT.com   2009-12-18 10:41:32  


欧盟表面团结,内里却有大量利益冲突。
  中评社北京12月18日讯/就在人们以为三年前欧盟以保护部分成员国鞋类生产企业为由,分别对中国和越南鞋类产品加征16.5%和10%的反倾销关税即将寿终正寝之时,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压力下,欧盟委员会宣布,自2010年1月起,上述措施或将再延长15个月。理由是,希望给相关成员国制鞋企业多留出一点产业升级的时间。

  上海证券报发表宏观经济分析师刘涛文章表示,这个解释是缺乏说服力的:这些欧洲鞋类企业在过去三年里都无法顺利实现转型,难道再多15个月就能扭转乾坤?如果欧洲鞋真走的是名家设计和纯手工打造的高端路线,那又何须担心来自中国靠机器生产出来的中低端产品的竞争呢?

  手工和高端定位,决定了欧洲鞋只能迎合少数人的高品位和支付能力,无法满足大多数欧洲人的日常消费需求——考虑到欧洲昂贵的劳动力成本,硬要让鞋在欧洲成为一种劳动密集型奢侈品显然是行不通的。可以肯定,数千家欧洲鞋类企业若要生存下去,只能有很少一部分走“小而精”的高端路线,其他绝大多数企业则必须将生产线移往发展中国家,这是由生产成本和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愿为转移。

  文章指出,事实很清楚地摆在那里:中国和越南出口让出的真空地带迅速被印尼、泰国等国填补上,欧洲鞋业并未夺回市场。除非欧盟愿意与整个世界为敌,否则单单对中国和越南设障丝毫不能挽救欧洲鞋业正在没落的现实,而且注定将成为徒劳之举。欧盟委员会这回摆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姿态,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西方政治体制下,结果并不重要,态度和行动“政治正确”才是至关重要的。

  文章称,对于中国而言,最意外的莫过于,事前一度誓言将阻止这一措施的德国等三个欧盟成员国突然180度临阵倒戈,使欧盟又一次失去了摆脱被保护主义操控的机会。从国际经济外交视角衡量,这样公然的出尔反尔也是冒着损害国家信誉的风险。

  一些评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德国在其他一些议题上需要得到西班牙、意大利等成员国的支持。也就是说,中国和越南不过是“碰巧”成为了欧盟成员国之间政治交易的牺牲品。

  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但似乎过于表面化。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欧盟经济核心圈——欧元区内部当前正面临激烈的利益分配冲突,作为欧元区事实上的领导者,德国若不能及时转移这种压力,整个欧元区或许将陷于崩溃。这绝非危言耸听。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近日就指出,包括西班牙、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在内的一些欧元区成员国内部都潜藏着从欧洲单一货币体系中“一走了之”的冲动。

  文章分析,矛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欧元的创建之初。一种货币的背后,埋下了两大隐患,这在经济繁荣阶段或许并不明显,而当危机一来便暴露无遗。

  第一大隐患是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当欧洲央行代替各国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也就意味着各国失去了独立决定何时收缩货币、何时放松货币的权利。德国与西班牙两国经济状况的对比便很能说明问题:德国目前的失业率约为8%,而西班牙的失业率则高出一倍还不止——约为19%。由于历史原因,德国在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制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欧洲央行继承了德国央行控制通胀优先的稳健作风,所以在整个反危机过程中,欧洲央行并不像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一样敢于实行大胆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这使西班牙、意大利等经济韧性较为脆弱的国家深受其苦。当今年二季度德法在欧元区内部率先复苏时,其他国家经济复苏明显滞后。

  第二个隐患是统一汇率带来的分配效应不同。理论上讲,欧元的汇率水平应当是16个成员国货币实际汇率水平的折中,必须综合反映所有成员国的竞争力、劳动生产率和贸易盈余状况等因素。如此一来,原来货币最坚挺的国家(如德国)事实上将成为最大受益者——由于有了欧元,德国便可避免马克大幅升值的局面,从而继续扩大其贸易顺差;而原来货币相对弱势的成员国则在实际汇率走强的情况下,不得不蒙受更大的贸易逆差。自去年8月以来,德国创纪录地实现了17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有力拉动了其经济迅速复苏;而西班牙则在此期间出现了84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因此,将德国转而支持延长鞋类进口关税的行为,视为试图安抚西班牙、意大利等欧元区受损成员的举动,无疑是合乎逻辑的。

  文章最后说,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焦虑当然有一定现实理由,但更要看到的是,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并未彻底消散。杜拜债务危机的突然暴发就折射出冰山一角。一旦中欧之间因为短期利益而引发大规模贸易保护战,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将构成毁灭性打击。这既不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也不符合欧洲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