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http://www.CRNTT.com   2010-02-11 08:47:06  


破解困局唯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中评社北京2月11日电/由于巨大的成本优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红利”:中国出口从2002年的3256亿猛增至2008年的1.43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达30%,远高于GDP的同期增速。中国制造的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已超过日本、德国当年经济崛起时在全球市场份额的高峰值。同时,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从2001年的17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4000亿美元。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文章表示,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出口+美国消费”的组合主导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全球40%的经济增长。但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制约因素来看,这一模式在逼近极限。

  首先,中国2.3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机会成本巨大。中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5%,升至2000年的10%左右和2009年的50%。德国和日本当年高速增长期间外汇储备占本国GDP比例亦不过5%左右。

  其次,美国过度消费被金融危机纠正。上世纪70年代,德国和日本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分别约为美国GDP的1%和0.5%,而中国外汇储备占美国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1%升至2008年的10%左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演讲中多次强调:中国价格一方面降低了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资金压低了美国利率水平,加剧了资产泡沫。2002年至2008年期间,美国居民消费为其收入的145%,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居民储蓄率已经从0回升到近7%。

  再次,中国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已接近临界点。长期来看,GDP剔除污染成本之后的部分才是有价值的。近年来,与环境、空气污染相关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警示我们环境和资源对粗放式增长的承受力已经濒临极限。根据世界银行2007年的专项研究,中国的能源消耗在2000年至2005年间增长了70%,水和空气污染的经济成本高达1000亿美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