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尴尬”的中国留学生

http://www.CRNTT.com   2010-05-03 11:13:34  


不少中国留学生“好不容易来一次伦敦只是为了到中国城买柴米油盐”
  中评社北京5月3日讯/3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在北京开幕,这同时也是2010年的中国留学论坛,主题为学生垮境流动和优质教育资源。根据教育展的数据,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留学人员只有13万;从1978年到1999年,留学人员为32万人;而在最近的10年内,出国留学人员是130万人。仅去年一年,中国出境留学人数已经超过20万,比200 8年同期增长了27.5%。

  以笔者所在的英国来说,根据最近的官方统计,赴英的中国留学生每年都在2万人左右,在英中国留学生总数已经达到6万人。众多的中国留学生给英国大学的经济收益做出了很大贡献。英国大学学制一般为三年,但在大学和高中之间还有一年非常关键的预备课程。四年中每年学费都在一万英镑以上,是英国本地学生的三倍。如果是名牌大学,比如帝国理工,学费一年则几乎达到两万英镑。

  然而尴尬的是,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成绩并不理想。早年那种数理化“尖子生”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很多中国学生成绩一落千丈,不断重修,换专业,转学,仍然无法毕业,最终花钱买了张毕业证书,被迫回国。笔者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些学生无形中做了英国大学的摇钱树,于自身发展没有好处不说,花了无数冤枉钱的糊涂父母最终还被蒙在鼓里。

  除去这些典型的“中国差生”之外,那些努力学习的孩子们的留学生活也不总是天堂。中国都是独生子女,有谁在18岁之前就自己买菜洗衣做饭,每天担心房租、水电还得同时应付恶劣的房东?别说18岁了,国内20多岁的人还和父母住在一起,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语言也是个难关,雅思考到7分并不代表就能适应在英国学习,更别说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成绩根本就到不了7分。如果这些个人能力之内的事情都能解决,签证也是个问题,搞不好学上到一半签证突然被拒——笔者三年前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至今记忆犹新。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有些人非常适合在国外学习,有些人则不适合。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你是否擅长与人沟通?大部分人都不是学者,不是专注于搞自己的学术研究就行了。大部分海外学子都处在20岁左右的黄金年龄,正是开拓自己的社交圈,尽情享受青春的时候,很难想像其实大部分的中国留学生来到国外之后还是闭门不出,每天上网聊天,下载台湾综艺节目和美剧。伦敦有这么多精彩的展览、演出和活动,他们好不容易来一次伦敦只是为了到中国城买柴米油盐吗?尴尬的中国留学生,在很多外国学生眼中,其实不过是些“吃米饭的怪人”。

  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天天吃米饭,就好像我们也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每天只吃三明治就饱了。笔者读研究生期间曾在英国某顶级时尚杂志社实习,那里有个刚刚转正的中国设计师,上班第一天他就愁眉苦脸地告诉我,这边的英国人很排挤他,他的任何建议都不会被采用。但是接下来我却发现,他上班期间不和任何人讲话,中午宁可一个人走40分钟的路去中国城吃饭,也不愿意和同事一起去楼下的咖啡店吃个简单的三明治。他把自己和所有人隔绝起来,用所谓的“文化差异”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却就此失去了宝贵的交流机会。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外国学生的课余生活一般是聚会、去酒吧、跳舞、旅行等等,但中国学生、包括大部分中国家长又把这个给妖魔化了,觉得酒精就是瘟疫,夜店就是藏污纳垢之所。虽然笔者不排除这些活动的副作用存在,但这些其实就是国外同龄人的正常生活。如果一直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连偶尔一次午餐吃个三明治都无法“牺牲”自己,一边自恃清高不屑与他们为伍,一边又抱怨着自己不受欢迎,那就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然而,这些有机会留在英国工作的人其实还是所谓的“精英分子”。据英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英国失业人数已经达到250万,失业率几乎达到10%。这让中国毕业生在英国找到工作难上加难。去年归国人员总数突破了10万,同比增长了56.2%,这固然说明中国的国力增强,吸引了更多海外学子回国发展,但在笔者来看,其实这也许是个很可悲的数字,说明大部分的中国人已经在国外混不下去了。 
 
  (《环球》杂志2010年4月12日 恒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