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的贫富差距何时能缩小

http://www.CRNTT.com   2010-05-13 08:48:11  


 
  过去30多年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来实现。根据一些研究,1979到2004年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仅为0.89%,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为9.46%,而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90.54%,这是一种较典型的投入型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决定了在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首先,要素价格,尤其是劳动力薪酬,在很多竞争性行业被压低。据统计,当前全国7.67亿就业人口中的7 亿人就业于非国有领域,其中4亿多为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和从事工业的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的充裕和重工业化的加速使得劳动力薪酬水平被压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从1990 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从1990年的55.4%下降到2009年的42.8%。其次,某些垄断性质的国有行业如电力、石油、烟草等职工的平均收入,2008年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0倍。第三,政府为了完成GDP高增长目标,更愿意增加投资性财政支出,减少福利性支出。

  中国企业工资支出在分配中的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

  我们不难从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速这一线索,推导出必将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结论。因为政府与企业、权力与资本的组合,是可以让要素投入得以持续、GDP高速增长得以保证的最佳组合。而结果是企业、政府和少数个人的收入、储蓄和财富的增加,和大部分居民财富份额的下降,同时由于不对地方政府进行盈利考核,其负债水平将大幅上升。

  改财税体制比调结构更有效

  文章表示,要缩小贫富差距,就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目前政府所极力倡导的。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或调结构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即便中国改变了政府主导的以GDP增长为目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也难以改变以高储蓄率为特征的、以要素投入为主导的“东亚模式”。

  因此,如何通过收入的合理分配来缩小贫富差距,应该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与十六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相比,更体现了对于“公平”的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重,目前出现的“民工荒”,未必是所谓“刘易斯拐点”,实质上是对“薪酬”过低的纠正。

  但随着若干年后因各地盲目投资所造成的地方债务问题凸显,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将减弱,劳动力供过于求又将成为常态,期望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上缩小贫富差距,只能是非常长期的目标。

  而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方面,调整的余地还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在财政收入方面,最大调整余地是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制改革;将所有的政府收入都纳入到预算内管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