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城乡对立:让泰国“血流不止”

http://www.CRNTT.com   2010-05-19 10:26:30  


 
    “惠农措施”让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泰国的“惠农措施”虽然名目繁多,但结果往往是“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以在泰国农村推广的“免费教育政策”为例,贫困家庭由于无力支付政策附带的许多额外费用,因而无法真正意义上享受到免费的教育。

  “粮食价格保证政策”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研究机构泰国发展研究所(TDRI)调查显示,农民只从政府的这些计划中获得40%拨款,不仅腐败在侵蚀拨款,政策的很多规定实际上也无法保障贫困者的需要。这些名义上针对贫农的优惠政策,实际上往往让富农享受到更多优惠,(因为)他们不仅能“自给自足”、还生产出了剩余的大米进行销售。即使在2008年全球大米价格飞涨之时,泰国东北部种植水稻的农民生活的平均水平,也并未得到明显提高。 
 
    “惠农措施”把6成低收入农民排除于福利之外 
 
  据《曼谷邮报》文章中披露的泰国统计局数据显示,泰国每10个劳动者中就有6人被定义为“非正式劳动者”(informal workers),而这些“非正式劳动者”不能享受养老金、没有医保、更不受失业保障。而这些人中的60%,是泰国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农业工作者。自2005年到2009年间,泰国的“非正式劳动者”群体还一直稳步增长,从2千5百万大幅增加到了6千3百万。

  政府长期替中产说话,草根靠冲突争夺话语权

    泰国农民:话语权匮乏、被政治左右的“选票工具” 
 
  对于泰国农村的政治生活现状,英国《卫报》一篇文章的评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泰国东北部地区农民)也许已吃得足够饱,但他们的经济机会、社会地位改善根本上被约束了——劣质的教育和传播官方信息的国营媒体,是他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 
 
  泰国农民不仅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结构分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缺乏组织的情况下,难以争取到政治话语权或经济权利,这让他们长期处于被压迫的边缘状态,这一现实让农村选民成为“选票政治”的工具。在他信政府提出“草根政策”的农村发展纲领后,不少农民即变成他信的党派的追随者。在2005年众议院选举中,在农村选民的支持下,他信的党派就一举拿下500个议席中的377席。然而,贡献了选票之后,农民从政治家处获得的,却往往是腐败和行贿的回报。 
 
    城市中产:权利兼得、垄断话语权的“精英阶层” 
 
  从威权统治时期到上世纪90年代的“多党并立”时期,泰国的军人集团、官僚集团、地方政客与城市中产阶级结成的“精英联盟”,不仅分享着城市发展红利,还始终把持着泰国政治的主导权。泰国的城市中产阶级由于紧靠权力中心、又有较高的组织性,大部分支持泰国的“保守派势力”(包括王室、军人集团、行政司法官僚、曼谷中产阶级及部分学者)。 
 
  只占总人口20%的城市中产阶层,与占人口总数80%的“草根阶层”自然有着极其不同的利益诉求。为了争取政治话语权和经济发展资源,曼谷中产阶级常通过非暴力的“街头政治”(示威游行)向政府施压。拥有多家主流媒体的泰国媒体大亨林明达、泰国国企工会领袖宋萨,都是这些城市精英的典型代表。为了达到目的,城市中产还善用人脉和资金等手段,如给示威者发放现金等;这让经济上处于劣势又缺乏组织的“草根阶层”的话语权进一步受到挤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