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一个东北家庭的“通胀”生活 | |
http://www.CRNTT.com 2010-11-07 10:45:23 |
保值——通胀压力下的中产阶级资产保卫战 来源: 南方周末 (广州)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 实习生 罗琼 面对物价上涨,手有余钱的中产阶级,依然青睐房产、股市和贵金属来保值增值,只不过这次,房市的战场,从一线城市转到二三线城市。 再过一年,王刚在广州读研究生的女儿就要毕业了。10月初,他本想给女儿在广州买套房——这已经是他的第四套房子了——没想到,几天后,广州出台了“限购令”。 没有广州当地户口和社保,王刚准备好买房的钱又“闲”下来了,王刚不得不重新盘算。 转投股市 身为贵州省都匀市一家三甲医院院长的王刚,月入一万五,同在一家医院工作的妻子收入也不低。在这个三线城市,他们属于“有钱人”。 王刚打算再去买辆车,但转念一想,车不比房,不保值反而会跌价,与其买车,不如存银行。 但存银行也不划算。虽然上周央行刚刚宣布加息25个基点,但相比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仍然是小巫见大巫——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9月份CPI同比上涨3.6%,创下近23个月来新高,按照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2.5%的利率推算,十万元存一年就会缩水1100元。 他最终决定,将钱给念经济学的女儿,让她投资去炒股。不久前,股市刚刚站上3000点,在所有的投资渠道中,这个看起来似乎“最靠谱”。而她的女儿,运气似乎也不错,一年之前,就用老妈给的8000元股本,赚回了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 股市,对王刚原本是有切肤之痛的。 2007年,中国也曾遭遇同样的通胀压力。那一年春节后,从猪肉开始,从方便面到成品油,价格一路上涨。CPI一步一个台阶:1月还只有2.2%,4月就上到了3%,11月则创了11年来的新纪录,达到6.9%。 眼看着钱越来越不值钱,王刚的妻子决定进入股市。 彼时的股市,牛气冲天。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引发“全民炒股”热潮。王刚的妻子投了10万元,半年就赚了5万多。 但是,好景不长。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跌至1800多点,王刚的妻子和众多小股民一样,没能逃出股市暴跌阴影,连贱卖带割肉,只剩下了5万元。 在2007年的通胀压力下,他们的投资保值计划算是失败了。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