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汇率之争与如何保卫人民币资产 | |
http://www.CRNTT.com 2010-11-22 08:26:07 |
为了对抗通胀,新兴市场国家纷纷被迫选择加息,以降低经济热度。发达国家则恰恰相反,由于经济复苏乏力,最后只能选择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由央行购买政府债券。但是,即使这样,商业银行的消费贷款和企业贷款仍然徘徊在低位——说明没有人敢借钱。贷款没人要,说明实体经济很冷,于是只能指望汇率再低一点,以取得相对竞争优势。于是汇率之争就愈演愈烈。 中国经济病根 文章分析,中国的情况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是个典型。近几年来,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对流动性却长期处于“饥渴状”,一方面是GDP的增长过度地依赖货币投放,另一方面,无论货币政策如何强调“稳健”,市场都刹不住,稍微一放,就成了超宽松。我们的贷款利率虽名义上很低,但那是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真实的社会平均筹资成本却很高,而多高的利率,也能找到客户。与此相对应的是,无论政府如何想方设法管制热钱涌入,热钱仍然见缝就钻,见缝就“下蛆”——爆炒一把。 那么,中国病的病根在哪儿?就在于经济过热,发展速度太快。 决策者似乎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中国开始步入加息周期,G20峰会前夕央行还急急忙忙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将主动调整长期存在的经济过热现象。 预计未来几个月中,一方面将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另一方面则会提前进入货币紧缩周期——回归货币环境正常化——即收紧贷款规模,较大幅度地提高存贷款利率。 这两件事看似矛盾,其实是一股劲:人民币对外升值,解决国际经济失衡问题;货币环境紧缩,解决对内经济失衡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不希望人民币过快升值,因此更不希望利率高于欧美国家利率。中国央行一直强调,希望大国能够保持货币政策同步,或曰中国央行将保持与发达国家退出“超宽松”政策的一致性。由此中国经济热度与欧美国家完全是“冰火两重天”,货币政策同步,意味着人为地制造“洼地”,必将导致热钱涌入。为了对抗热钱,只能压低人民币汇率,压低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压低中国的物价指数,结果导致外贸顺差越来越大,热钱涌入导致外汇占款也越来越多,货币投放也越来越大;同时,通胀风险则慢慢积累,热钱到处乱窜;而由于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被长期低估,劳动者收入低,物价就不能涨,于是只能严控农产品涨价,最终使得长期积压的农产品价格出现爆发式飞涨。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