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二五”开局大计:民生福祉优先

http://www.CRNTT.com   2010-12-01 08:30:51  


 
  文章认为,从增长的阶段性意义来看,中国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持续。尤其当中国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肯定会像发达国家那样经历增速下降。未来十年,如果中国经济能顺利转型,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年均7%经济增速的福利效应,一点也不会比低效率的9%的福利效应差。有鉴于此,中国既要积极提高劳动力与资本积累,更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理应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和资本积累的有效性,将经济增长的重心转到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上来,以给资本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和创造新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避免日本式衰退在中国上演,除了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提振内需等方面须有真正突破之外,还必须下大力气治理内部经济失衡。笔者的一个担心是,假如这轮通胀势头演化成为经济领域里的突出矛盾,假如通胀治理的相关政策失效,则政府为了遏制通胀势头有可能对经济强行降温。届时,通胀之“虎”尽管顺服了,但经济的迅速冷却有可能使政府再度对经济进行热启动。若如此,依靠超预期的信贷刺激又将成为政府的优先策略选择。而如果没有均衡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超预期的信贷刺激规模带来量的扩张,不仅难以避免投资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经济失衡,更有可能引致资产泡沫的破灭,使经济跌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决策层还需正视的其他约束条件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收入分配格局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可供民众分配的最终财富不多,民众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长期以来难有实质性改观。而由于民众消费的产品高度市场化,尤其是作为重要消费对象的住房,价格高度市场化,形成了民众的实际购买力与居高难下的房价之间的巨大落差,从而大大抑制了内需的启动。因此,作为关键领域改革的突破口,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再也不能拖延了。必须真正做到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反映这些要素的机会成本。

  文章强调,明年,既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中国经济开启战略转型迎来下一个增长周期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既要保持适度增长,又要精准拿捏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更要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与关键领域的改革突破,切实纠正长期以来对投资、出口与货币投放的偏好,以释放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能量。

  尽管从政策执行的周期来看,中国经济要实现全面战略转型,即:从资本与外需驱动的成本推动阶段向技术与消费驱动的内生性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转变,仅仅用“十二五”这个周期是难以完成的,或许需要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但制定并落实经济结构调整时间表,尽快摆脱既有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发改委、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等部委在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合成谬误”,却是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当然之举。需要配套的政策还有,督促地方政府切实执行经济转型方案,解除各级各地官员的GDP情结,真正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着力改善民生福祉的角度谋求“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发展大计。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