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通胀来势凶猛 加息宜早不宜迟

http://www.CRNTT.com   2010-12-12 08:35:19  


 
  通胀不利民生。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逼近5%,食品价格上涨超过10%,属于较为严重的通胀。由于中国仍属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低收入群体大量存在。食品价格上涨超过10%,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尚可勉强接受,但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将影响其日常生活。

  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埋下金融危机的种子。随着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国际热钱纷纷涌入亚洲,吹大亚洲资产泡沫。一旦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明年6月底结束,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可能最早在明年下半年重演,届时中国不一定能再次幸免。

  遏制通胀宜果断加息

  虽然本轮通胀主要原因是外部输入性的,但中国并非束手无策。

  果断大幅加息。中央已将货币政策基调自适度宽松转为稳健,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利率回归至正常水平,至少不能出现负利率。10月份中国央行小幅加息了一次,但还不够,须再连续大幅加息累计2-3个百分点,才可将利率恢复至正常水平。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中国央行对加息慎之又慎。其理由有三:首先,担心加息使得中美利差扩大而导致热钱大量流入,进而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其次,认为通胀主要是因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或者是美元贬值导致的,对中国来说是输入性通胀,仅发展中国家加息恐怕治标不治本;最后,担心加息会不利于消费或其它行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复苏势头。

  笔者认为,这些担心过虑。热钱根本不在乎3个百分点左右的利差,而是稳定的汇兑收益和更高的资本收益。中国已连续10个月实际利率为负,负利率助长资产泡沫,热钱得到的资本收益更加丰厚。而且,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颁布有关没收违规入境热钱的政策措施。虽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本轮通胀祸首,但不代表其它国家就毫无办法。作为世界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中国政策动向和需求变化牵动大宗商品市场神经。中国央行10月份的小幅加息就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当天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未来若连续大幅加息应有助于遏制通胀恶化趋势。现在的利率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回归正常并不会对扩大消费构成实质性影响。相反,低利率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飞涨,房价高企,更不利于消费的扩大。而且,中国现在的GDP增速处于高位区间,经济已经稳定复苏,甚至出现过热的苗头,加息并不会妨碍经济基本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