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北京为何不能“哥本哈根化”?

http://www.CRNTT.com   2010-12-31 09:53:25  


 
  投入如此大的资源方便汽车的使用,怎么会不刺激市民买车?再看关于鼓励使用自行车的措施,仅仅限于14款这一小段,所言不过是建些自行车租赁点而已。至于是否兴建自行车专用道、对目前日益被侵占的自行车道如何保护,则只字不提。也难怪,北京的“雄心”不过是在2015年把自行车通勤率,维持在现有的18%的水平上;而其他世界一流城市(包括纽约)的自行车通勤率则年年提高。

  近几周,我为了鼓吹“哥本哈根化”不停地写文章,但发现没有任何人呼应,我竟是在孤军奋战!我又开了微博鼓吹,一般百姓的反响略好些,但仍有许多人(包括一些见多识广、受了良好教育的人)说我小题大作,或称自行车不适合中国国情。我1994年离开北京时,自行车还是主要交通工具。怎么十几年就不适合国情了呢?

  作为一个在北京度过了生命的头33年的地道北京人,我已经认不得自己的故乡。同样,北京也认不得我,乃至许多人把我看成“外国人”,把我的想法看成是“外国想法”。这短短16年的变化,戏剧般的展示了错误的公共政策,如何塑造了错误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这些错误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又如何强化错误的公共政策。

工业化并不改变“马切提恒值”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古城。所谓古城,就是步行城市。意大利的城市学家马切提(Cesare Marchetti)曾提出“马切提恒值”(Marchetti’sconstant)的概念:人作为领土动物,日常活动有一天然的疆界。这个疆界就是每日大致一小时的“旅行预算”。有研究显示,即使是被终身囚禁的犯人,如果有充足的放风机会和空间,每天也就在空地里走一个小时左右。这一原则,规定了人类的日常活动范围,也规定了城市的范围。

  假设原始人步行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白天出去,晚上回到自己的洞穴,那么他的活动半径就是2.5公里,相当于20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也大致是一个村子的最大空间范围(包括周围日常耕种的农地)。城市也是如此,只不过人口更集中些。在步行时代,几乎没有城市直径会超过5公里(半径2.5公里)。

  北京是步行时代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墙周长24公里,大致四边每边平均6公里,似乎超出“马切提恒值”的限度。不过,北京的中央有个紫禁城,是皇家禁地。故宫的城墙周长3公里,护城河的就更长了。北京旧城南北中轴线,故宫就占去三分之一的长度;且明清时代北京人口超过百万,各城区自成一统。除去故宫护城河围起来的地区,绝大多数北京人的日常活动空间,都在半个小时的单程距离之内。可见,在北京这种以政治行政权力构造的大城市,虽然可以略微超出“马切提恒值”,但最终还是逃不出“马切提恒值”的制约。根据这一理论,二环以内的旧城区,基本可以作为步行城市而运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