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澳门“红包”民众口难调 | |
http://www.CRNTT.com 2011-02-08 10:14:33 |
澳门式“红包大礼” 在往来澳门关闸和各大赌场之间的“发财车”上,在街头巷尾的茶餐厅里,人们除了对“赌王”何鸿燊家最新上演的现实版“溏心风暴”大加感慨之外,最为热门的话题便当属如何花掉这“从天而降”的4000元。 相对冷静一些的人,是杨俊昌。作为澳门特区政府社会工作局研究暨计划厅的一名技术员,从上周开始,每天下午,他都要到政府临时租赁的中华广场一楼AJ铺办公室上班—这里正是澳门2011年度现金分享计划的现金分享发放辅助中心。 杨俊昌的主要工作,是与财政局的同事一起,带领着几名大学生共同应对市民针对这次政府“派红包”的各种咨询,或者协助市民更改邮寄地址。对于这样的工作,杨俊昌显得轻车熟路。“四年了,我们都越来越有经验。” 事实上,从2008年为了“舒缓高通胀压力”开始,澳门政府第一次推出这样的现金分享计划。按照时任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的说法,就是“为了进一步向居民分享经济成果以及对抗金融海啸而带来的压力和冲击”。然而,尽管金融海啸已经过去,但随着通胀率的再度抬头,一年一度的现金分享计划却被澳门政府保留了下来,到今年恰好是第四年。对于澳门永久性居民来说,政府已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向他们派发了5000元、6000元和6000元的“红包”,而对于非永久居民来说,这一金额也分别达到3000元、3600元和3600元。 杨俊昌所在的现金分享发放辅助中心则是每年临时为协助现金分享计划而特别设立的,以处理及协助有需要的居民解决收取款项问题及提供查询等服务。 “我还记得2008年7月1日我们中心第一次正式运作的时候,还是在塔石广场商业中心,当时因为市民对现金分享计划感到很新鲜,又担心自己会收不到钱,所以来咨询的人特别多,我们都忙得团团转。”杨俊昌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忆说,现在三年已过,各项工作都进行得越来越顺了,因此中心的办公地点也从塔石广场搬到了中华广场,办公场地租得越来越小,人手也在逐年削减。“只不过,今年比较特别的是,政府派红包刚好赶上了农历新年。”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此感到高兴。“和去年相比,每个人的‘红包’少了2000元,这样一来,我们家四口人就一共少了8000元,我妈妈就不太高兴啦!”25岁的大学生曾爱玲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虽然每年派的钱对于别的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们家,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的。所以我们觉得今年提前发不是因为通胀厉害,而是因为钱比以前少了,要平息民愤,所以赶在过年前发了,过年拿红包嘛!”曾爱玲撇了一下嘴角,“可是过年的话,很多东西也都会涨价。” 无法移植的“红包” 对于内地地方政府能否引进类似澳门红包的财政反哺方式,早在2008年初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汽车集团信息产业投资公司的总经理邢普就已经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在当时他所提交的一份名为《建议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提案》中,他建议政府给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抵消CPI高速增长的影响,并用了三个理由来阐释每人发放1000元的好处:“可以舒缓通货膨胀带来的民怨;能去除行业游说和资本利益集团的偏袒受益;还能劫富救穷。”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