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劳动力工资上涨不应成为调控通胀目标

http://www.CRNTT.com   2011-02-18 09:05:10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讯/据媒体这些日子来的报道,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已开始与东部展开了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上海证券报发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文章表示,“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短缺或者说劳动力供给不足。事实上,与其他的商品和服务的概念一样,市场经济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供给不足,根本问题还是价格。价格提高,收入增加,就会刺激生产者的供给增长,达到供求平衡。或者是价格上升,需求者支付能力不够,就会减少需求,也能达到供求平衡。国内当前的大背景是,经济结构在调整,产业在转移,经济版图在变化,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特别是中部和西部的工资收入有显着改善,主导劳动力流动取向由此也在发生变化。

  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的一份调研显示,东部地区外出打工者的月平均收入为1455元,中部地区平均为1389元,西部地区平均为1382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仅高5%,而5年前东部地区工资比西部地区平均高15%。可见,沿海和东部的劳动力工资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加上交通和离乡背井的机会成本,如今农民工求职显然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文章称,如果沿海和东部维持现有的报酬标准不变,那对中西部的农民工是缺乏吸引力、缺乏竞争力的,劳动力在东部和沿海就业意愿不会很强烈,劳动力供给不足,招工难或者民工荒的现象持续就是必然的。反之,如果企业换一个思路,月工资2000元招不到人,那月工资3000元呢,甚至3500元呢?在这样的工资水平上,相信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难题会大幅度得到缓解。如果工资水平没有上升空间的企业,恐怕可能要退出这个行业了。这从总量上减少了劳工需求,平衡劳动力供求,可能对企业的升级换代产生推动作用。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