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议政制度的设计轨迹

http://www.CRNTT.com   2011-03-06 09:54:54  


 
  薄一波曾回忆,1949年初,毛泽东对来访的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说,议会制度在中国彻底丧失威信,从袁世凯、曹锟直至蒋介石的国大均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会建立一个怎样的“新中国”,并没有太多令人意外的地方。毛泽东在当年的多篇文章中,都明确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并直接指明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的政权建构,基本以前苏联为模板。1949年9月召开具有临时国会功能的政协会议,其中确定的一个目标是通过普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按新政协三年任期,时间大概为1952年底。不过,由于新政协声誉和地位等考虑,中共决定先开第二届政协会议,而把人代会延至3年后。

  斯大林则建议中国尽快召开人代会。1952年,他对到访的刘少奇说,没有选举和宪法,新政权会遭到合法性攻击(见中央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四册)。

  最终,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一届人大终于在1954年举行。

  “两会”上的党派

  在第一届政协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成员中,最显着的特点是“联合政府”,主席为毛泽东,6位副主席中,有3人为民主党派或无党派,56名委员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为29人。

  第一届全国人代会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士不再担任国家副主席或国务院副总理,而集中到人大常委会。刘少奇当选首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3位副委员长中,有8名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毛泽东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是统一战线的政府。国务院35个部长、主任中,党外有13人。

  第一届人代会召开,政协的性质乃至存废,曾引发第一次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有人主张它应具有国家权力机构性质,但也有人认为它没必要再存在。毛泽东拍板的意见则是,政协有必要存在,但不是权力机关,否则就“一国二公”。

  毛泽东将政协定位于统一战线组织,任务是协商国际关系,商量候选人名单,提意见,协调民主党派团体关系,学习马列主义等。

  从“联合政府”性质改组而来的政协,保留其党派特色,其中还包括中共以及很特别的“无党派”;而人大则以选举地区为基本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统一组团参会。

  党派色彩在人代会上则被淡化。1989年通过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没有规定党派有提案权。时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张友渔认为,党派不是国家机关,不宜以它的身份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提出议案。

  1980年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决定修宪后,一院制或者两院制的讨论再次激活。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也作了研究。有人(比如胡乔木)主张按行政区划设地区院,按行业界设社会院;另一种意见则坚持一院制。

  后来,两院制未被采纳。邓小平说,还是搞一院制,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邓小平思想年谱》披露,1980年,邓在一个文件上批示:不要把政协搞成一个权力机构,政协可以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无权对政府进行质询和监督。它不同于人大,此点请注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