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提升全球顶层分工地位时不我待

http://www.CRNTT.com   2011-03-21 08:37:24  


 
  即便从产业获益程度来看,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现状也无法令人乐观。众所周知,一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获益程度,主要取决于国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东道国在产业增值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尽管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年来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同样不容否认的是,目前中国制造业中有竞争力的产品基本上集于中低附加值产品领域,多数行业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在附加值最集中的研究设计和销售推广领域,中国所能拿到的利润非常稀少。中国诸多代工企业堆积木式的经济产出所能带来的产业获益,更多时候显得微不足道。说句不客气的话,类似富士康这样的OEM企业对中国产业的发展,实在不具任何战略意义。

  当然,中国制造业近年来在自主创造政策鼓励下,的确在产业技术升级以及专利标准和品牌塑造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以华为为代表的制造企业也正改变着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尴尬现状。但整体而言,要提升中国全球顶层分工中的地位,依然征程漫漫。

  文章表示,制造业只是中国在全球顶尖层面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缩影。谁敢自信地说,中国不断增强的金融实力和影响力已经可以拥有足以与美日欧抗衡的话语权?谁敢肯定,发展势头一直很好的中金,未来可以动摇高盛和大摩的地盘?谁敢断定,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和中投有望成为寂寞王者?

  令人担心的是,随着国家拟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随着中国银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相关资本市场的渐次开放,以及中国金融企业海外并购近年来取得的进展,不少国人尤其是一些相关市场人士和专家学者似乎有些头脑发热,以为正在开启的世界金融格局大洗牌最终将奠定中国的王者地位,更有信心膨胀者甚至认定中国可以在必要时实施一次性大幅调整汇率,以反映实体经济的真实发展情况。憧憬金融强国的浮躁心理于此可见一斑。

  文章认为,中国尽管被广泛认为最终可能成长为比肩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但全球顶尖层面的产业分工,从长期看依然不利于中国,而短期内我们还难以摆脱在世界分工中的尴尬地位。

  尽管有人未必喜欢比照国际领先企业在相关产业领域早已构筑的技术和品牌壁垒,但现实世界的人普遍都这么看,这就是客观现实。假如有一天,中国当真有了类似苹果、微软、英特尔、GE、波音、洛-马、哈撒韦以及汇丰、高盛和大小摩等那样的产业力量和影响力,中国的经济强国地位自然奠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