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不能抛弃制造业

http://www.CRNTT.com   2011-05-03 08:17:33  


 
  其次,在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步伐的同时,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在配置大量产业资本重回实体经济舞台的作用。因为要素价格的上升必然会使得盈利能力无法提高的企业退出实体经济,他们手中大量的产业资本为寻求资本运作的高收益而涌向社会,如果此时没有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的专业化金融机构的存在,包括专业能力强的私募基金、创投基金、风险投资机构等,那中国就缺了一个将大量的“资金”转为能给社会创造财富的“资本”的重要环节!于是,流动性泛滥甚至都不会在日益监管强化的正规的银行业内和股市或楼市的渠道中出现,而会以千姿百态的“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盐”死你之类事前无法有效监管的灰色投机渠道中频繁现身。从这个意义上说,规范金融体系外的金融活动,发挥民营金融机构的专业化资源配置功能,去吸收大量流失在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资本,然后将其配置到高效率和高收益的实业投资项目上,也是一种克服当前流动性泛滥的应对方法。

  文章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如果为了加快金融的发展,而破坏了企业控制生产成本的能力,比如,大宗商品被热炒,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融资成本日益攀高,商业地产泡沫严重等,那么,这样的“金融繁荣”所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就会冲销制造业通过“性价比”建立起来的竞争能力。如何在保持制造业价格竞争优势的同时发展好金融业,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制造业为主的东南亚国家,都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目标。

  因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低端中游环节,希望能尽快成为金融大国而站上世界附加价值最高的产业链末端的愿望很迫切。可是,鉴于中国内需不足所带来的市场消化能力有限的状况,我们不该抛弃自己擅长的制造业,或者不顾目前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冲击的承受能力,贸然地加快“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因为如果在“破旧”的同时无法迅速“立新”,那么,在残酷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就将失去自己原先依托的生存环境。由于到目前为止国内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同世界接轨,所以,我们避免了多次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而也正因为我们没有体验过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灾难,致使不少人理想化地希望中国既可成为制造业大国,又能成为金融大国,而这种美好的想法往往会让我们迷失发展方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