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互联网能否撬动中国政治变迁?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10:32:11  


 
  这也使得很多事件第一次发生时很多人重视,但第二起类似事件关注的人就寥寥无几。而要获得关注就要把事件进一步升级,这导致的后果是否会增长暴力,增长冷漠本身,反而使得网络加剧政治冷漠的生态让人担心。 

  这也使得众多的网民在碰壁之后,难免失去进一步挖掘的动力,真相在哪里,真相后是什么,或许并没有太多人关心,很多人反而转向娱乐,把政治当做笑话,并不在意政治参与,反而希望“不谈政治”。 

  而且现实的困境,使得大部分网友无暇关注太多繁杂的政治性议题。要打破长久以来业已形成的对政治的冷漠并非易事。不管是对政治的内部的复杂性还是政治的现实操作性的认知,乃至政治文化的形成都非朝夕之事。 

  第四、推动中国政治变迁的其他力量进展缓慢。以教育为例,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没变,试想仍旧以应试教育为纲的教育,在课堂上不培育学生的历史感、不让学生经受自由民主的训练,培育学生的基本的价值信仰,不让学生努力地操练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没有历史感、思维薄弱,公共意识不强,价值虚无,而这些极其容易造成的结果就是,即使是未来给你机会,你仍然无法把握机会,因为政治的现实操作并不简单,特别是面对复杂的中国的繁杂的问题。 

  因此,作为推动中国未来政治变迁最重要的力量本身如果在其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得不到自由、民主的训练,得不到价值的熏陶,而寄希望于网络对其能力的塑造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对于网络对中国政治变迁的影响,要分辨网络的“能”与“不能”。一方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看到其对中国政治变迁的现实影响;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网络对中国政治变迁影响的局限性,不至于对网络盲目的乐观,而且要更加注重网络背后的现实政治的发展,诸如推动体制和旧有体制思维的变迁;推动现实中公民社会的发展,培育更强大的对抗国家的力量;推进自由民主教育,培育未来推动中国政治变迁的“人”的力量。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的对待网络,才不至于对网络过度的悲观或过度乐观,才会更加注意现实中中国政治变迁的力量的发展。 

  至于网络对中国政治变迁的影响到底是大还是小?目前没人能够给出答案,每一个人都是推动中国变迁的可能力量,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参与者,所有的人都在见证“动荡中国”的历史变迁。 

  而对于人们寄予网络所希望改变的对象:中国政治、中国的体制及其代表即广大的官员、公务员和各类政府机构,尽管它们现今依旧强大,难以撼动,但是还是从众多的网络焦点事件中国家和政府的公信力在下降,靠权力压制网络并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希望它们也能够抓住变革的机会,直面自身的问题所在,以更透明、公开的形象出现,更加坚持公平正义、更加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更加尊重和捍卫公民的权利。 

  当然我们也看到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释放出重视网络的信号,诸如胡锦涛和温家宝多次与网友在线交流,广东的汪洋、上海的俞正声等地方领导人也都有过与网民互动的行动。但我们真正希望的是相关部门真正地重视网络新技术对中国未来政治的作用,一方面,基于网络本身作出一些相关的制度变革,诸如制度化实践网络问政,切实回应网民的诉求,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积极采纳网民的合理建议。另一方面,基于中国的长远,实施更全面的改革,抓住改进自己、改变中国的机会,将中国真正地推向更加文明、更加富强、更加幸福的国家。 

  否则,在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在剧烈变迁的情况下,网络只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放大镜加望眼镜将中国的问题无限放大,将现实和虚拟无缝隙结合,那时产生对中国政治各个层面的冲击必将更加浩大,那时网络对中国政治撬动的幅度就更加难以想象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