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地沟油”检测为何难以检测? | |
http://www.CRNTT.com 2011-10-18 11:01:20 |
■ 现有检测方法为何不靠谱 ——现有的“地沟油”检测依据相对来说仍比较片面单一,特异性不强,容易导致错检漏检“地沟油”。常见的食用油有害物质检测一般包含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特定基因组成以及酸价的检测,但这些方法都无法准确检测出“地沟油”。 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特异性均不强 指标一:多环芳烃。致癌物多环芳烃被认为是目前“地沟油”安全风险中已被证实的最大危害成分。多环芳烃是食用油加热如炒、烤、炸、煎等后产生的含多个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根据北京的检测方法,“地沟油”经过人为特殊处理后,检测发现并不是所有“地沟油”样品都含有多环芳烃。 指标二:胆固醇。因为“地沟油”中可能含有动物源性成分,所以检测人员推断,如果检出胆固醇并超过一定范围,可怀疑该油脂为“地沟油”,但这也只能检测出动物性脂肪源的“地沟油”。 指标三:电导率。“地沟油”由于掺杂了大量金属离子而产生导电性,电导率较高。可检测泔水油,但对老油、口水油无能为力。泔水油也掺入好油,稀释到符合标准。 指标四:特定基因组成。“地沟油”是多种不同来源的废弃油脂混合而成,往往含有动物油脂,检测人员根据分子生物学基因鉴定方法,鉴定油脂中的动物基因。但这成本太高,操作性低,而且“地沟油”各有不同,想找到一个可行的比率,是难以操作的。 指标五:酸价(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据国家规定,食用油的酸价在3以内,但不法商贩可以将“地沟油”和正常食用油进行勾兑,经过勾兑后,酸价降低,色泽很好,还省去脱色、脱酸工艺。进口的食用油因为酸价低,往往成为用来中和“地沟油”酸价的原料。 ■ 与其事后难于检测不如事前严于监管 ——中国现行的有关食用油安全标准的法律法规都已将使用多年,但一些指标相比国际标准明显偏低,比如《食用油国家安全标准》自2005年施行以来,就再没修正过。事实上,其他国家并无特别的“地沟油”检测标准,但很少出现同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得益于他们对于“地沟油”的监管和回收政策。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