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绿领巾:冠冕堂皇的心灵暴力

http://www.CRNTT.com   2011-10-19 10:39:24  


 
  ■ 心罚式教育——耻感文化的集大成者

  绿领巾并不孤单,“以考分排座次”、“以优劣分班”、“罚站”与绿领巾异曲同工

  不少学生就是在老师的风凉话中,感到了自己一无是处,变得自卑自弃,毫无上进心的;在某些盛行“以考分排座次”的学校,那些某一次被安排在边排或后排的所谓差生,心中立即就会产生屈辱感、挫败感和自卑感,只有到下一次考试名次提前了才能缓解,有的学生可能一辈子都忘不掉这次排桌,甚至会变得丧失了尊严感,影响日后的生活和工作。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寒三春。与教师对学生的蔑视、讽刺挖苦、言语打击、抱怨、冷漠、支配等心灵惩罚形式一样,绿领巾给孩子心理产生的负面效应很可能是决策者难以估量的。在问卷调查中,某中学一个班有80%的学生承认有过被教师言语中伤和侮辱的经历。

  中式教育强调“心罚”,强调与众不同的羞耻,批评孩子而非塑造呵护孩子

  受“师道尊严”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被奉为绝对的权威,师生关系表现为一种典型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管你服”的专职师生关系,批评和体罚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常用手段,再加上被许多家长多认同的“不打不骂会惯坏”、“要给学生好心但不能给学生好脸”的舆论推动,在体罚被明令禁止后,对学生实施心灵的惩罚,情节不等的精神虐待就成为教育教学中相当普遍的现象。给表现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让孩子产生自卑感,这种“心罚”与绵延至今的耻辱刑本质上并无差异,对象甚至是更为单纯、更为无辜的孩子。

  耻感文化下的教育是用践踏自尊心的方式“鼓励”学生

  给孩子戴绿领巾的教育方法其实与此前以“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走红网络的“中国狼爸”萧百佑的理念一致。在这些大人看来,让孩子接受教育必须要以好的职业,优厚薪水,有头有脸的体面身份作为回报。当成名成家、求利求势的投资模式侵入教育体系,孩子的心理尊重、精神呵护根本不重要。有的家长因为教育孩子“失手将孩子打死”,有的教师动辄用羞辱性语言、讽刺性话语管教孩子,还有的教育者动辄拿孩子的隐私和伤疤当卖点……只要功利主义在教育领域一天不消失,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就谈不上平等、尊重和爱,以绿领巾为代表的耻辱刑就依然大有市场。

  □ 结 语

  纳粹党在德国攫取到政治权力之后曾试图恢复游街示众等耻辱刑,但纳粹法学家和官员罗兰德.弗雷斯勒却反对其大规模适用。他指出:部分围观者会将之视为一种公共娱乐,从而放纵自己的阴暗心理;这非但无益于培养荣誉感,反倒有损于民族向心力和为国尽忠的尊严感。(来源:网易新闻《另一面》2011年10月18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