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陶东风:警惕没有文化的“文化产业”

http://www.CRNTT.com   2011-10-23 08:55:00  


上海大学教授顾骏
 
链接:

顾骏:文化产业要文化先行

  2011年10月22日00:26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顾骏 上海大学教授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当前中国的整体形势下,具有迫切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对外借助商品出口,对内借助房地产,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但由此也形成了外贸中物质商品明显出超,而文化产品严重入超的局面,房地产一路疯涨,更使中国经济和社会都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纯粹从经济的角度看,文化产业暂时无法同房地产行业相比,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如果奏效,对中国经济转型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外贸中文化产品的入超,富裕人群出国狂购奢侈品,还是发达地区民众涌往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旅游热潮,都反映出国民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对新的产品和产业的巨大需求。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动力已经存在,现在迫切需要建立文化产业现实成长的制度环境。

   其实,仅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而言,各地政府可谓不遗余力,但也乱象丛生。一个“印象系列”成功,各地争相模仿,只弄得观众越来越没“印象”;只要今天的人还有点知晓,无论现实的还是纯属虚构的名人,都沾亲带故地拉来本地开发,不问最后游客体验的是审美还是审丑;古旧老宅照样为房地产让地而一夜消失,假古董则日新月异的如雨后春笋;“文化产业园”招牌到处可见,实际只是零售些批发来的仿制作品;打着文化旗号,干的仍然只是房地产买卖,房子卖完之日,即文化沦落之时。如此这般“有产业,无文化”,甚至“因产业,毁文化”的情形大量存在,足以说明,今日发展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必须先于文化创新,没有体制改革,文化无从创新,产业也无文化可言。

  文化体制改革说起来简洁明了,做起来却容易南辕北辙,因为“体制”一说常常让人联想到“规划、指标、规范、监管”等一系列概念,有点工厂化标准生产的感觉,而人类实际文化创造的过程,从来不是那么一板一眼的。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历史证明,文化的繁荣同规划和秩序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最多是在两者若即若离的状态下,有最可观的局面。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文化产业”的统一名头下,客观上存在着至少三种文化形态。其一是类似“文艺巡演”的文化项目引进。无论什么地方,建造一个大剧院,买几台节目进来,就可以“文化”一番。从各地前几年大兴土木的规模来看,这类文化的繁荣指日可待,至于商演公司能不能赚钱,只取决于地方财政能补贴多少,不过补贴的金额往往与上座率成反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