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2-06-19 08:19:00  


 
  跨国经营的主要挑战:理念变革和制度创新

  文章分析,中国银行金融业跨国经营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重大挑战。

  第一个也是最根本性的挑战是思想认识问题。中国银行金融要不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这个思想认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政府决策层、学术界和银行界有些人认为,现在国内钱好赚,外资都争先恐后要到中国来赚钱,我们自己干嘛要丢掉肥肉跑到国外去?再说国外人生地不熟,经营非常困难,干嘛要去受那个洋罪?把国内经营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了,不需要跑到国外去。

  要改变这个思想意识,我们就必须放眼世界,胸怀全球。全球化时代的竞争本身就是全球性竞争。既要努力占领国内市场制高点,也要努力占领全球经济制高点。我们不走出去跨国经营,别人却早就进入中国来和我们竞争了。

  最重要的是,人民币要真正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中国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金融的主导者,没有银行金融业的国际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没有真正国际性的跨国金融企业也是不可能的。

  我到欧洲和其他国家开会,当讨论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外国朋友问我一个十分有趣和重要的问题:你们是否真心希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简单。要真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义无反顾的走出去和请进来,就必须全力实施中国银行金融的全球化和跨国经营,同时将中国金融市场真正开放成为一个全球性市场。如果从中央领导到银行家,不能就此形成基本共识,中国银行金融业的走出去和跨国经营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个挑战既是思想理念方面的,也涉及到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国际化、走出去、跨国经营能不能允许失败,愿不愿意交学费?银行和金融企业走出去,或者别的企业走出去,不可能立马就成功,肯定要栽跟头、交学费。然而,中国的银行金融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控股,政府是大股东,董事长、行长和高官严格意义上讲都有行政级别,本质是政府官员。他们领导的银行金融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如果面临巨大损失,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容忍吗?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我们看花旗、高盛、摩根和其他许多金融企业的董事长和CEO上台,都会给他时间,一段时间试验和亏损可以允许。1980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到中国、到海外扩张,曾提出过著名口号“三年不赚钱”。不仅不赚钱,还准备亏钱,交学费,以便理解和培养海外市场。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态准备、制度机制和容忍态度?事实上,中国政府和社会给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银行里的银行家压力太大了,不仅不允许失败,而且不允许出事。不管出什么事,董事长、行长和高官好像都脱不了干系。这个氛围是不行的。

  第三个挑战是激励机制,如何吸引和留住国际化人才。当年日本银行和证券公司到全世界各地扩张,都是以高薪吸引当地人才。譬如他们在纽约设分行,就请退休的纽约联储主席当行长,基本工资是1000万美元。到伦敦设分行,就请英格兰银行退休高官做行长,年薪数百万英镑。

  中国银行和金融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建立国际性激励机制吸引人才。一个优秀的金融人才在华尔街的年薪是百万美元级别,如果我们聘请他担任中国某家银行的纽约分行行长,当然至少要付同样的工资。否则怎么可以吸引到优秀人才呢?然而,现在国内金融业高管的工资与国外差距太大。董事长和行长不过百万人民币,还饱受非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大规模海外经营,让海外员工特别是高级员工都拿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美元的年薪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挑战。

  第四个挑战是如何培养一大批忠诚国家利益、又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和人脉网络的银行家。金融企业要走出去,最急需的是复合型金融人才。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先生曾经说,银行金融业走出去的关键是如何让本土人才中国化,中国人才本土化。这确实非常困难。譬如,我们从国内派一些人到伦敦和纽约去,他们不仅要懂英语,还要熟悉当地的法律、风俗和经营环境,还要建立当地的人事网络。

  概括起来,银行金融业走出去面临的最核心挑战就是一个字:人。具体一点讲是理念变革和机制创新。没有理念变革和机制制度创新,跨国经营就是一句空话。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