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须创造新的制度红利

http://www.CRNTT.com   2012-07-25 08:33:36  


 
  文章指出,从长周期视角来看,未来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较高潜在增长水平的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流程改进、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目前,由于受到体制的抑制,如垄断、管制等,政府几乎掌控了所有支持经济增长的要素(土地、税收、环保、矿权、准入等),而现实经济中,政府主导和政府经济活动的扩张往往会天然地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未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根源还在于务实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

  当前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手段还很不健全,市场化的调控机制还没有形成。央行在调整货币政策时,价格型工具发挥作用的空间还很不充分,利率作为价格信号,理应在社会资金配置中发挥杠杆作用,但很显然这种传导机制还很不顺畅。这导致金融调控过于依赖数量型工具,直接后果是货币政策宽松时,大量货币从央行释放出去,而利率水平又被压在低位,这时,大量资金一定被吸引到政府主导融资平台、国有大型企业、房地产等领域,事前期望的服务中小企业、战略新兴产业的想法被动落空,事与愿违。在稳定宏观经济增长的同时,央行最近高密度的两次非对称利率调整,表明中国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一改往日“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不过目前的程度显然不够,还需要继续推进。

  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甚至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羁绊。我们时常感觉政府这只手不仅闲不住,而且越伸越长。在政府相对比较强势的领域,民间资本的经营成本就会被推高,市场化程度相应被降低。事实表明,政府主导的投资不仅会带来投资效率低下、挤出民间资本,还会导致金融风险剧增。因此,未来政府的管理职能应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严格行政边界和权力边界。只要是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投资项目都要尽量通过招投标等方式让民间资本来做,应当抓住经济的回落的机会,加紧改革社会经济生活隶属于行政权力的旧体制,以市场主体的自主活动取代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体制,使整个市场上形成更为充分的竞争格局,进而提高效益。

  当然,要创造这个“制度红利”,政府需要有点壮士断腕的勇气。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