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哄抢频发不能只怪国民素质差

http://www.CRNTT.com   2012-09-07 11:10:18  


 
  三、“高素质外国人”同样也哄抢

  英美等国理论上人口素质道德水平都不差,但哄抢现象也时常发生

  如果光将原因归咎于中国人素质低、没道德,却也并不公正。用搜索引擎随便一搜,全世界各地都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哄抢事件。既有发达国家诸如美、德等国,也有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尼日利亚等国。单说中国人素质低,道德滑坡,显然解释不了为何在看似国民素质较高的其他国家同样会发生类似事件。当然,哄抢在这些地方同样必须受到警方调查。

  据《考文垂观察报》报道,2012年3月13日下午,考文垂市一辆公交巴士在与出租车相撞后失控,撞入了街边一家当铺。但相比救人,散落一地的珠宝首饰更能引起了一些路人的兴趣。随着店外橱窗被撞碎,不少人便开始大肆收敛这些金银珠宝。有目击者称事件刚一发生,就有一伙人拨开围观者,径直冲入当铺哄抢这“满地黄金”,完全不顾是否有人受伤。

  2007年3月,同样是英国,伯明翰一伙盗贼在盗取一个现金箱时触动了安全防盗装置,使得箱子里所有的纸币都染上了粉红色的染料。由于意识到无法再安全地使用这批纸币,这伙盗贼把装着一沓沓20英镑纸币的现金箱从车窗扔了出去。数万英镑的纸币撒得马路上到处都是。路过的行人纷纷抓起纸币,往自己的包里和口袋里塞。

  而据星岛日报网报道,2010年3月24日,美国俄亥俄州一辆押款车24日在街上行驶时,车尾门突然弹开,一个装有大量钞票的袋子从车厢掉落在路上,袋口爆开,一沓又一沓总值超过10万美元的钞票散落街上,押款车司机没察觉出事没有停车。路人和驾车经过现场的市民见状纷纷上前抢钱。事后警方展开调查,缉捕有份抢钱的人及寻找失款。

  四、除了素质,哄抢还有很多“诱发因素”

  当物品散落,产权清晰度和受保护程度减弱时,容易被视作“公物”且导致乱拿滥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货车侧翻,货物散落一地;又或者是纸币被抢满天飞,虽然财物的产权本身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但相对其原来所受保护的力度而言多少是有所降低的。

  当散落一地的财物有了“公物”之嫌,哪怕自己其实并不缺这点资源,人们也还是会趋之若鹜。这些“公路哄抢”事件,从所抢的东西来看,并非都很值钱,也未必能给人们带来多少具体利益。即便如此,一旦产权不清晰,有了不拿白不拿的假象,都必然走向乱拿滥用。

  人人都会趋利避害,即使没有需求,一想到“别人可能因此得利”就觉得不能只便宜别人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倾向,在哄抢事件中,部分人的哄抢行为加强了其他人的趋利心理,最终也参与了哄抢。心理学中称之为“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提高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因此,在明知一件事情是违法或犯罪的时候,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当时只能看到得益而没有产生相应后果的时候,人们就会产生非理性思维,最终“捡拾个体”组成了“哄抢群体”。散落一地的葡萄,一个想占便宜的人拿不走,一群想占便宜的人却能把它分个精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