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人口老龄化是重大经济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2-10-11 08:52:52  


 
  问:人口老龄化影响各方面,您认为有什么办法能够消除一下这些影响?

  李军: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完全消除老龄化的影响。但是,积极而有效地应对,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或部分消除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十二五”期间,中国15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出现由升转降的拐点,这个拐点出现之后,在未来几十年内该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将持续下去。预计到2050年,中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

  人口红利主要指一个国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相对较大,非劳动年龄人口(未成年人与老年人口)的比重相对较低,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状态。对此,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经济中“能干活的人”相对多,“吃闲饭的人”相对少。如果这种人口结构出现了变化,比如出现“能干活的人”减少,而“吃闲饭的人”增多的情况,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减少。按此意义,人口红利是由人口的年龄结构决定的,因此是客观的,现时是无法改变的。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弥补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但这种情况应属于技术进步的范畴,而不是延长人口红利的问题。

  问:机器人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率,使得人工服务问题解决吗?

  李军:当然,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人的替代进行服务。但是,机器不可能完全替代人,而只能在特定的局部范围内实现替代。从总体上看,机器永远都无法完全替代人的劳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减少的问题。

  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老年人增加,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也增加,尤其是对照顾、护理等人工服务需求增加。而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对人工服务业有更大的制约性,甚至有可能出现有钱也买不到服务的情况。

  老年产业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点

  问:老年人退休后返聘,开发老年人的潜力,是否会促进经济增长?

  李军: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经济活动,当然有利于经济,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开发老年人潜力的意义并不在于增加劳动力以促进经济增长,其意义更主要是尊重老年人的价值,满足老年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情况,以及经济对就业的容纳量情况,与产业发展的模式及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不是简单地延长退休年龄或返聘老年人的问题。

  劳动力减少,似乎减轻了就业压力,就业问题好像就容易解决了,但实际并非如此。因特定的产业需要特定类型的劳动力,不是一刀切地在总体上提高退休年龄,就可以解决具体产业发展所需要劳动力的问题。这里存在着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能否互相匹配的问题。比如,按现行美国的产业结构及产业技术水平,也就是可容纳约两三亿人的就业,如果中国现在拥有同美国一样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技术水平,试想如何容纳下七八亿人的就业?因此,未来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与产业发展的情况有很大关系,不能简单地说劳动力是否短缺。

  这实际上涉及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面对人口老龄化与就业问题,经济转型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要与老龄化的进程相适应。如果转型过慢,现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无法实现经济适度快速增长。模拟测算结果显示,如果现有产业发展模式不能有效地向技术与资本替代劳动方向发展,2030年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但是,在当前中国劳动力绝对数量仍很大的情况下,如果转型过快,容易出现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不利于增加就业。

  问:这样看来,有些产业会不会就慢慢消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