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中国和平崛起语境下四大战略误区

http://www.CRNTT.com   2012-10-20 00:31:35  


 
  目前,中国正进入至少长达20年的国际摩擦期,而这种摩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不是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的。鉴于此,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对话交流化解国际上的敌意,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坚持原则,寸步不让,针锋相对,敢于斗争,“该出手时就出手”。邓小平就非常重视斗争策略的运用。1984年10月,他在谈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问题上曾旗帜鲜明地指出:“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④这句话对于指导我们整体外交上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总之,我们强调以两手对两手,反对一味地、片面地强调以对话、协商和合作来实现国家和平崛起的理想观念与简单做法,因为那样不仅会束缚住我们的思想和手脚,使我们丧失斗争的意志和方略,而且也将使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越走越窄。

  误区三:中国和平崛起重要的是国内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一个重要前提和着眼点是国内稳定。毫无疑问,家和万事兴。但是,我们同时也要避免为保持国内稳定而对外消极作为的倾向,谨防以对内维稳为名而放弃对外维权的做法。

  第一,中国和平崛起要避免“守内虚外”的战略布局。当前中国国家发展既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积累的凸显期。在这样一种特殊的阶段,我们更要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处理好二者间的互动。其中,要避免的一个重要的误区是为不惜代价保守国内稳定,而重蹈历史上“守内虚外”战略覆辙。该战略原则始于北宋初年。当时,宋太宗曾对近臣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宋太宗认为国内内部矛盾“奸邪无状”,各种矛盾的激化,必然引起内乱,从而危及政权的稳定。因此,军事上“守内虚外”便成为北宋战略布局的基本原则。“守内虚外”使北宋统治集团杜绝了分裂割据,但也造成了北宋王朝内部的积弱和对外的软弱。正是在这种原则指导下,宋真宗在澶州打了胜仗,却心甘情愿地与辽国签署了以岁贡买和平的“澶渊之盟”。北宋这种战略原则并非绝响,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不时引起回声。比如,慈禧太后出钱买太平,为了维持满清政府摇摇欲坠的统治,提出国土“宁予外人,不与家奴”;国民政府时期的蒋介石,在东北沦陷、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际,不顾中华民族的存亡继绝,一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坚持先剿共后抗日。即使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他仍然念念不忘反共,甚至假借抗日名义进行剿共。客观上讲,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在处理外部问题时,首先保证内部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团结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对内消极地保稳定,对外放弃捍卫国家利益机会,乃是战略上的大忌,这种做法从长远看得不偿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