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时寒冰:中国国运能否改变

http://www.CRNTT.com   2012-11-12 09:08:01  


 
  20世纪90年代初,被美国用货币战争大伤元气的日本,经济显露出衰退迹象,倘若日本再次实现类似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样的宏大计划,日本经济或许走出泥潭,实现二次腾飞。

  遗憾的是,日本试图通过扩大产能保持单向的贸易优势,占据国外市场,而不是像上个世纪60年代那样,增加国民的收入,拉动起内需,结果,导致了巨大的产能过剩。

  日本既给我们带来了经验,也带来了教训。经验就是,民富则国强;教训是,民穷则国衰。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比日本在1960年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时要复杂和严峻得多。

  中国面对的是一个贫富分化严重、中产阶级缺位、民众整体性贫困、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恶化、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贪腐日益严重、裸官数量不断增长、老龄化来临等等社会现状。

  要想实现国强,须首先实现民富,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我们首先应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向国民个人倾斜。唯有此,中国经济才能冲破内需不振的羁绊,实现最优效率的增长。

  第一,增加民众的可支配收入。

  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美国和日本的政府、企业和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大均致为1:4:5。而中国这些年来,却大幅向政府倾斜。这种做法是与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相违背的。

  中国之所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向政府倾斜,主要是基于下列思路:先发展经济,等有了足够的资金再去解决民生问题,再增加民众的收入。

  事实上,这种主次颠倒的做法,不仅使民生问题的解决和民众收入的提高变得遥遥无期,而且,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无论是在初次分配中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还是在经过再分配后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即便不考虑制度外收入),都是过大的。

  有人曾经想当然地认为,税收收入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政府的消费,进而带动起全社会的消费。然而,国外学者通过大量的数据早就得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的。

  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的集中,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力是最小的,损耗是最大的。在内需萎靡不振的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上,在这一关键点上,只有当机立断,改变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尽快实现民富,中国的国力才能实现快速腾飞,民族复兴的曙光才能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要实现民富,就应该在增加就业和减税方面做文章,而减税本身就可以促进社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应该通过降低税率,消除重复征税,提高就业机会等方式,逐步提高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民富是国富的基础,民穷则是国亡之先兆。要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必须实现“民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