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苏贞昌自缚手脚 谢长廷安知非福

http://www.CRNTT.com   2012-11-22 08:59:17  


 
  现在,一方面由于谢长廷于十月上旬访问大陆之后,在党内外大力鼓吹民进党必须调整两岸政策,获得积极的回响,倘苏贞昌仍然不作为,就必然会让谢长廷夺走自己的光芒;另一方面中共“十八大”的报告,预兆着新一代领导机构在对台工作中将会有新的作为,甚至在面临台湾有可能会再次“变天”的不确定前景之下,不排除会对民进党采取一定程度的灵活措施,实际上苏贞昌自己就公开认为中共对台政策将会更弹性、更细腻、更全面。这对希望能在“总统”选战中能争取到较多中间选票的苏贞昌,不啻是一个带有鼓舞意义的佳音。因此,民进党中央就中共“十八大”发出的“新闻稿”,无论是主题内容还是遣词用字,都表达了颇大的善意,为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民共交流留下空间。在此态势下,苏贞昌终于不再拖延,而是立即决定兑现自己在竞选党主席时的诺言,赶快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以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转型”而整合党内意见,寻求党内共识,及与中共进行接触交流,构建平台。

 但是,苏贞昌在搭建“中国事务委员会”时,遇到两个问题,其一是名称问题,其二是定位问题。首先,既然要与中共进行接触交流,就必须向中共表明善意,因而包括谢长廷、陈菊等党内元老,都建议将“中国”二字改为“两岸”或“大陆”,。实际上,党内一些开明派认为,在民进党未能解决“台独党纲”之前,可以采取权宜手法,将“中国”一词改为“两岸”或“大陆”的方式,将“台独党纲”“模糊”过去,以争取北京的认可,就像北京虽然并不满意马英九将“九二共识”认定为“各自表述”,并避谈最关键的“一中”,但为了推动两岸交流,就暂且不计,以模糊手法应对那样,相信对岸是会以比国民党更为宽松的手法来应对民进党的。但这个建议遭到党内“独派”的反弹,游锡甚至还认为根本就不需要成立这么一个委员会。苏贞昌在此压力之下,可能是担心“独派”会出走并与台联党结盟,因而最后还是决定维持“中国”二字。既然是坚持采用“中国”的称谓,就等于是民进党仍然坚持“一边一国论”的“台独”立场,不可能与中共进行党际交流,这个“中国事务委员会”也就失去其原来设定的功能了。这被党内一些较为开明的人士批评为“向独派投降”,也让民进党本来可望的“开放格局”变成“退缩格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