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有人拒任走自己路 有人受邀心境复杂 

http://www.CRNTT.com   2012-11-24 09:11:04  


 
  而且不仅如此,这个“中国事务委员会”每两个月才开一次会,差不多等于是清谈“神仙会”,却不搞两岸政策大辩论,其所收集到的意见,仍是“各自表述”,没有交集,又如何能成为全党共识?实际上,调整党的两岸政策这么重大的党内政治事务,既涉及到民进党的党纲,也关系到《台湾前途决议文》等几个重大决议文,单是由几个党内派系代表进行清淡,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谢长廷还怀有一种很大的挫折感,就是不愿就党的两岸政策路线迈开大步的苏贞昌及其幕僚群,为了防阻谢长廷的“宪法共识”打乱党中央的固步自封定见,也是为了约制谢长廷“走得太快”,就利用党内“独派”的反弹,因势利导地引发党内对其论述及建议的攻击,使其深感受到压抑。因此,即使是参与“中国事务委员会”的活动,也将难以自己的论述主张来说服其他委员,反而成为其他委员的“箭靶”,又何苦来哉。

  何况,这个“中国事务委员会”所达成的决议,必须送交中常委审议。而谢长廷本人就是中常委,等于是“重复劳动”。因此,他就以自己是常委,反正都有机会就党的两岸政策路线,及“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决议发表意见,那就不如让出自己在“中国事务委员会”中的位置,给党内别的同志参与。这个理由的正当性相当充足,而且也能显出高风亮节,谢长廷岂能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再说,谢长廷已经没有在党内外争取“更上层楼”的政治生涯规划,因而也已不再有任何思想负担,不用害怕会被扣上“不顾全大局”、“搞分裂”的大帽子,因而拒绝入列,也就乐得个潇洒超脱,海阔天空。

  据台湾媒体报道,大陆涉台官方系统曾透过管道与一名绿营两岸事务核心人士联系,明确告知“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名称不利民共交流,但苏贞昌却仍然坚持要用这个名称,因而已经注定了这个机构并不能成为民共交流的平台。既然如此,还想继续到大陆进行交流活动的谢长廷,当然也不会被那个带有“一边一国”意识的机构的职务所困,不能再到大陆进行活动活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