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新一轮改革释放消费潜力 | |
http://www.CRNTT.com 2012-12-24 08:56:55 |
文章指出,30多年来,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央高层指出的改革红利论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经济增长模式看,原有的投资和出口拉动模式亟待转变为消费和投资拉动模式,其中,提升消费率是重点也是难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总体呈现下降态势。197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48.79%,上世纪80年代基本在50%左右波动,但到2011年已降至38.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居民消费率低固然与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储蓄习惯等有一定关系,但约束居民消费的体制性障碍也是重要原因,新一轮改革也应从此着手破解促消费难题。 首先,应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居民能消费。当前,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正在制定,相信出台后将有利于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在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应注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这就需要实施结构性减税、控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等配套政策。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方案,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目前大约占23%,若在此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将达到40%以上,规模扩至6亿人左右。 其次,应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比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居民敢消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比例的提升意味着社会安全网的健全并影响居民的消费倾向,据测算,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将提升0.2个百分点。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为此,今后应继续加大在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住房、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投入,尤其要统筹城乡发展,向农村、西部地区、困难地区倾斜。 还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有1.59亿在城市工作半年以上的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却处于“半市民”的状态,其消费水平受到抑制。如果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变城市中的二元结构,让农民工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令其消费水平真正市民化,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