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历史辨析:该不该痛批“焦土抗战”?

http://www.CRNTT.com   2013-05-11 11:18:28  


 
  2、如果措施得当,“焦土抗战”作用很大,常德会战就是典型

  其实,在实际战争中,如果措施得当,“焦土抗战”的效果的确很不错,比如蒋介石在《告国民书》中对武汉保卫战中实行的“坚壁清野”措施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兹因疏散人口,转移兵力,皆已完毕作战之部署……后今武汉虽已被敌人占领,然其耗费时间五个月,死伤人数五十万,而其所收之效果,一无所得,即非焦土亦成空城矣!”而对武汉会战前期中国军队破坏交通对日军的迟滞作用,从攻占武汉的日军第11军在1938年12月10日对中国军队所做的评估中就可以看到:“自从攻占南昌作战中敌被我坦克队急速追击遭受重大损失以来,敌对切断交通网极为关注,凡预料我军进攻地域的公路均被彻底破坏,因此我野炮、重炮、坦克等几乎不能使用。于是驮马编制部队,特别是山炮、迫击炮、工兵、驮载辎重等,便成为我实施进攻作战时的所谓王牌部队。另外敌在主要城市可能被我攻占时,预先自行破坏其城墙,以使我难于守备;或在预料我军登陆方面的航道上,用水雷、栅栏等实施严密封锁。”国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后从两个方面总结了“焦土政策”的必要性:“山地构筑工事,应将柴草焚毁,以其灰烬散布阵地前后,使新土与自然七色彩迷离,既可防敌陆空侦察,尤能避免敌烧夷剂延烧。……我军交通破坏彻底。例如:我军对浏阳、新墙两河间战地公、铁路、驿路、乡村大道早经彻底破坏,使敌优势装备不能通过,而我在长沙使用大量炮兵,故在汨罗江作战时,化敌优势装备为均势;在长沙外围及浏阳河方面作战时,化敌优势装备为劣势。”

  在国军抗日的众多战役中,能够完美诠释“焦土抗战”政策的战例很多,其中最典型当属常德会战,其惨烈程度和将士用命死守孤城的决心绝对堪称“焦土抗战”的典范,而其在站前“坚壁清野”中所做的诸种准备,也很好的做到了“坚壁清野之方法以苦敌”,并且还没有给百姓造成无谓的伤亡。其具体做法如下:“1、设置障碍,切断交通。首先是破坏公路。当时,常德有三条公路线,共计百余公里,规定每隔30公尺,在公路横断面上挖成10公尺宽,5公尺深的深坑。由县政府征集民工进行破坏。全县32乡镇按人口数分派任务,每乡镇大概分担3-5公里,约有几千上万的土方。这对日寇犯常虽然起到一些减缓作用。但也给自己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如从长沙增援的国民党部队由于不能走公路,无法及时赶到,致使常德终于沦陷。……三是破坏乡村要道。将乡村各交通要道,每隔几十公尺挖掘丈余宽人多深的地道,平时在上面铺盖木板,便于人们通行,敌人来犯时,便将木板拆掉。……四是有计划地实行全城大疏散。从抗战初期常德被敌机轰炸起。一些大商富户为了避免敌机的轰炸,早已将自己的财物疏散到农村。老幼妇孺亦已陆续迁居乡间。会战前夕,留在城市的是些机关职员、贫民与小商小贩。为了使市民迅速离开城市,五十七师还派出士兵帮助老弱市民搬送物资出城,不取分文报酬。在渡河的船上派兵维持秩序,每船一兵,不许船户贪载,不许勒索多收渡资。因此,渡河秩序并然,截至11月10日,城内已经空无一人。”

  由此可见,“焦土抗战”若运用得当,作为抗战手段的确还是很成功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