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日首脑会谈时机成熟了吗?

http://www.CRNTT.com   2013-08-14 10:05:08  


 
  第二,同第一点相关联,日本经济优势的相对减少,让日本外交战略转型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1970年代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得日本同亚洲国家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经济差距,这也成为了“经济外交”战略的基础。然而1990年代后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虽然仍然享有明显优势,但已经感到经济巅峰早已过去,日本外交战略在“后经济绝对优势时代”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从上个世纪末已经开始提出。小渊惠三时期提出“人的安全保障构想”,展示了向外交软实力和智力方向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这个概念被逐渐冷落,小泉纯一郎时期,一方面回到了对美追随,一方面开始提出以日本—东盟(亚细安)合作为基础的“东亚共同体”。安倍晋三、麻生太郎执政时期,中国的崛起让以日本经济优势为前提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失去了吸引力,“价值观外交”“自由与繁荣之弧”作为代替的外交战略出现。民主党获得政权后,鸠山由纪夫则体现出对崛起的中国不是“制衡”而是“搭车”(bandwagon)的基础上,构建东亚共同体的理念,但是很快又被日美同盟防华,外交战略上回归“价值观外交”的路线所取代。

  缺少经济绝对优势后的日本,外交战略的重点在哪里,这个问题在过去10年经过了很多的曲折,到底“价值观外交”是否应该成为代替经济外交,成为同日美同盟同等重要的地位,还没有共识。

  第三,从战术上来,安倍晋三认为对应一个日益“强硬”的中国,首先不能够退让,因为这样只会给对方送去“软弱”的信号,然后要通过同中国周边国家搞好关系来促中国“变”。这个迂回战术,事实上同第一点也是相联,因为日本在同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交往,不再那么有信心,要让中国变化,不是同中国进行越多的对话越好,而是要通过同ABC国家(all but China,除了中国以外的国家)建立更多的关系,才能客观上增强日本在同中国交往中的力量和信心。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安倍执政后,提出“地球仪俯瞰外交”遍访东南亚、东欧、中东,绕着中国搞外交的理由。

中国也没有准备好

  中国新领导层正式执政后,最高领导人对中日关系表态很少,今年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唯一公开报道的对日表态,是1月25日会见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时候,“提及了集中力量搞经济,因此要同邻国保持和平互惠关系”,但是对于中日首脑会谈,还没有过公开的表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