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以自贸区为突破口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http://www.CRNTT.com   2013-11-25 08:53:20  


 
  以金融服务促进自贸区改革

  文章称,中国经济历经了全球贸易大国、制造大国和经济大国,现正在谋求金融大国,以实现大国崛起。从发展的历史来看,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出口拉动型增长特征,主要表现在全球尤其是欧美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制造业商品的需求,由此推动中国进出口贸易量和增速长期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但由于全球经济周期调整的战略主动权仍然在美国手里,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强大了,但周期波动的被动性特征却越来越明显。在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下,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美国,其经济刺激方案、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均对中国经济运行,甚至投资和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周期的调整模式从实物贸易的被动性调整周期,逐渐陷入国际金融政策外溢效应所导致的本国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予以对冲式的被动型金融性周期波动现象。

  在此背景下,美国正在积极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同时与欧盟也在进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现行WTO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了严重挑战。美国所提出上述新型的国际贸易体系,其中最主要的内容除了实务贸易外,还涵盖了投资和服务贸易。中国如果不及时改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入这一轮贸易和投资的新体系循环,则有可能失去新一轮发展动力,而且原有贸易和制造业优势也将难以为继。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需要一个高度开放和融合的全球经济体系,这就是自贸区推出的紧迫性。而上海自贸区将致力于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国际化三方面的改革,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真正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着力点。

  重点关注软结合和硬连接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和美国是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博弈的两个经济体。从历史经验看,在以贸易/制造为基准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中美两国开始是软结合,后来是硬连接。

  未来,随着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金融体系将与以美元为本位货币的货币金融体系展开充分的竞合。货币体系的主动权和资本的流动的掌控权,显然是在美国一方:美国每年货币发行量仅有1/4留在美国国内,剩下的3/4则通过贸易金融渠道流通至全球各地。在中国实行固定汇率、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根据“三元悖论”,中国不得不成为基础货币被动发行量最大的经济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要加入以服务和投资为主体的全球分工体系中,还应借鉴当年加入WTO的历史经验,要把握好软结合和硬连接的关系,一旦条件成熟,金融改革将会在具有FTZ性质(依据国内立法、符合国际WCO惯例)的上海自贸区迈向具有FTA性质(依据国际双边及多边协议、符合WTO惯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自贸区的过程中,发挥相对的主导作用。

  可以看到,推动自贸区建设成为最大的人民币产品市场、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将会是自贸区改革所能带来的最大的制度红利,这也是中国对全球重构新型金融体系做出的最大贡献。其中,连接FTZ和FTA的重要渠道,将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展开的一系列金融市场化改革,包括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浮动等。

  金融机构可在满足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境内外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过程中,沿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这个主线,循序渐进地重点发展以下业务:一是离岸金融业务,包括债、贷、股,以及证券、保险、期货和信托等;二是在岸的人民币离岸业务,包括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海外人民币市政债、人民币股权融资业务等;三是在岸人民币业务,包括跨境支付和结算、人民币利率和汇率衍生品、人民币大宗商品期货、外贸物流金融、航运金融、仓储保管金融等。上海自贸区将在“一线逐渐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原则下,通过银行分账经营、独立核算的方式,将服务对象涵盖至区内居民和境外非居民。这实质上在区内构建了一个涵盖离岸和在岸业务、本外币一体化、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的金融市场环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