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伊朗外交新布局雏形初现

http://www.CRNTT.com   2013-12-24 10:22:15  


鲁哈尼就任新总统以来,伊朗从“捣蛋鬼”变成“稳定器”。
  中评社北京12月24日讯/学者王晋撰文《伊朗外交新布局雏形初现》分析指出,在2011年中东大变动之后,美国面对乱局已经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面对来自伊朗主动的“媚眼”相投,美国也顺水推舟做全人情。伊朗和美国之间互动逐渐形成良性,伊朗也从原来的地区“捣蛋者”变成了“稳定器”。

   伊朗近日在外交领域的动作不断,先是数月前同美国大秀亲密,颇有“破冰”之势;接着在日内瓦核谈判会议上,达成了初步协议,完成了“P5+1”框架下十多年都没有完成的任务;随后,伊朗又高调宣布将介入叙利亚问题的日内瓦和谈,彰显出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近日,伊朗又发出呼吁,希望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合作,携手促进中东区域的“稳定”。
 
  自从鲁哈尼8月执掌总统之后,伊朗外交在短期内“大转向”,伊朗外交的新布局雏形初现。
 
从捣蛋鬼到稳定器
 
  伊朗长期以来被美国和西方世界视为中东地区的“捣蛋鬼”,这种认识一方面来自于伊朗伊斯兰政权的激进意识形态,以及由此导致的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事件,乃至其后的美国与伊朗对抗,都使得美国和伊朗的矛盾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伊朗在地区政治中始终以一个“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在美国和中东盟友的面前,无论是支持“什叶派新月”,还是组建“德黑兰-大马士革-贝鲁特”的反美“抵抗轴心”,伊朗在美国面前始终表现得“又臭又硬”,加上长期存在的伊朗核问题,伊朗在美国眼中始终是中东地区的“捣蛋鬼”。
 
  不过,“捣蛋鬼”却转身变成了“稳定器”。鲁哈尼就任新总统以来,伊朗与美国秋波频转,美伊关系开始趋暖,核谈判僵局也终于打破。实际上,伊朗对美国政策的转变,从国内来说是突破美国和西方施加的经济制裁,缓解社会压力的突出要求。十余年来,伊朗的核能力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此带来的经济制裁的后果已接近其耐受力,收入锐减,国库空虚。为了现政权的稳定,伊朗必须重新设计外交政策。
 
  从地区局势上来看,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朗苦心经营建造一个从阿富汗到黎巴嫩的什叶派势力范围,其关键是维护和控制支持什叶派的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但是,叙内战爆发后巴沙尔政权实际上已失去了对叙的绝对控制,对伊朗最具威胁的是逊尼派武装在叙利亚开始崛起。
 
  伊朗的势力范围在伊拉克也发生了断裂,伊拉克逊尼派对抗什叶派当局,成为挑战伊朗安全的心腹之患。所有这些都打乱了伊朗原有的外交布局,伊朗需要重新整合自己的外部资源,重构自己的地区战略。
 
  当然,伊朗的转变离不开美国的“配合”。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后,美既担心伊朗的崛起,更惧怕逊尼派极端势力的威胁迅速上升。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逊尼派武装组织的扩张十分迅速,其中不乏一些对美国采取敌视态度的恐怖主义武装团体。在此背景下,美国需要重新评估伊朗的威胁和作用,希望能够“改造”伊朗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发挥更加积极的地区作用。
 
伊朗中东战略新雏形
 
  另外,美国也确实缺乏继续对伊朗保持强制压力的实力。自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国力损耗巨大,美国在中东也不再是“指哪打哪”的全能霸主,在2011年中东大变动之后,美国面对乱局已经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面对来自伊朗主动的“媚眼”相投,美国也顺水推舟做全人情。伊朗和美国之间互动逐渐形成良性,伊朗也从原来的地区“捣蛋者”变成了“稳定器”。
 
  传统上,伊朗在中东一直表现出“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臭硬”姿态,自己奉行并坚持激进的外交理念。面对固有的地区和国际政治体系的压力,伊朗更多的选择“另立门户”,拉拢同样“非主流”的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等,组建自己的地区阵营体系,并一度同“加沙救援船”事件后“向东看”的土耳其打得火热。
 
  不过2011年代中东动荡,尤其是2011年底的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伊朗的原有地区格局被打破:盟友叙利亚深陷内战,已经无力成为支撑伊朗外交的独立伙伴;受此影响,黎巴嫩真主党也被拉入了叙利亚局势之中,黎巴嫩国内各个宗教政治派别之间关系日趋紧张;哈马斯由于独特的逊尼派身份,已经同伊朗拉开了距离;土耳其也因叙利亚内战同伊朗分道扬镳。地区局势的变化,让伊朗的对外战略饱受考验。内贾德执政的最后两年,伊朗对待周围局势变化的反应显得有些被动,除了派出“志愿者”主动参与叙利亚的内战之外,伊朗对自己日益困难的经济封锁始终无法破解,同海湾诸国、埃及和土耳其等国的矛盾和敌意日益加深。

  在此情况下,鲁哈尼在8月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动,以新外长扎里夫为首的伊朗新外交团队开始形成了伊朗新的外交思维。首先,伊朗开始同美国改善关系,以核谈判为契机“亲近”美国。尽管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确实衰退不少,但是至少在现在来看,美国依旧保持着自己在中东巨大的影响力。伊朗主动向美国示好,在核谈判过程中做出了不小的让步,以期能够打破美国对于伊朗的敌视态度和严厉的经济制裁。
 
  其次,继续稳固传统的什叶派盟友。伊朗同美国关系的改善,并不代表着伊朗会放弃自己在中东地区的什叶派盟友,实际上,伊朗对于叙利亚现政权的支持并没有改变。这一方面来说,是出于伊朗固有的地区和宗教意识情结,毕竟叙利亚对于伊朗太过重要,失去叙利亚就意味着伊朗向西的影响力将可能被打断;另一方面,伊朗对于叙利亚的支持也来自于伊朗国内强硬派,尤其是伊朗军方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的立场,近日又爆出伊朗增派1万5000余“志愿者”进入叙利亚。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伊朗仍旧试图影响美国撤军后的权力真空。
 
  当然,伊朗对传统什叶派盟友的支持,也将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尤其是叙利亚问题的日内瓦和谈中,伊朗的影响越大,国际社会就越无法绕开伊朗而铺就未来的和平道路。鲁哈尼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如果接到邀请,他的国家愿无任何先决条件参加“日内瓦二次会议”。凭借手中的诸多筹码,伊朗如果能够摆脱制裁桎梏,完全有潜力崛起成为地区大国。
 
  第三,拉拢海湾诸国,以期形成更大的外交突破。作为海湾国家的“大哥大”,沙特对美国在叙利亚化武危机中的退让、伊朗核问题的让步耿耿于怀,通过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的“退席”等一系列举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沙特作为伊朗的邻国,基于种族和宗教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对伊朗一直保持着强烈的警惕心理。为此,伊朗试图通过“拉拢”沙特和其他海湾诸国,来带动整个地区环境的改善。鲁哈尼今年7月当选后就表示,希望改善与邻居国家、特别是波斯湾国家的关系。近日在阿曼访问的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也发出呼吁,希望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合作,携手促进中东区域的“稳定”。
 
  第四,孤立以色列,为自己树立更大的地区威信。长久以来,以色列的问题一直是中东其他各国为自己“攒人气”的最好对象。奉行对以色列的强硬政策,总能激起国内和地区其他国家的“敬佩”之情。因此,伊朗对以色列的“口水”攻击从未停歇,而以色列也一直以来将伊朗视为自己的重要敌人。所以从伊朗开始向美国“示好”起,以色列就不断向美国“吹风”,告诫美国不要轻信伊朗。甚至在国际社会同伊朗达成了核谈判协议之后,以色列依旧用“历史性的错误”予以形容。
 
  不过以色列或许已经意识到,尽管在多国间努力游说,但并未对各国的即有政策造成较大影响,多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依然着力于促成国际社会和伊朗之间达成协议。在此情况下,伊朗继续将以色列“凉”在一旁,压迫以色列作出政策调整,并继续从以色列身上“攒人气”,提高自己的地区威望。
 
  日内瓦伊核谈判有成,是美伊关系融冰的结果,也是美伊关系走向缓和的开始。伊朗外交政策终于在经历了十余年的“自我封闭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全新的“近”美国,“护”盟友,“拉”沙特,“凉”以色列的外交布局也已经初见雏形。
 
  作者是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国际关系系博士研究生和研究助理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3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