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红包:从传统习俗到过年政治学

http://www.CRNTT.com   2014-01-31 08:56:53  


过年发红包是一种传统。
  中评社北京1月31日讯/时值春节,又到发红包的时候,微信电子红包更是让发红包和抢红包成为时尚。可回看“红包”这个传统,发展可谓波折,如今,除了吉祥发财的喻义外,甚至还产生了和红包相关的“过年政治学”。 

红包在中国有相当长的历史:在古代还是官员的一种“年终奖”

  “红包”的具体起源难以考证,但在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有类似的现象

  关于红包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个是古时候在年节时,会使用红线将百枚铜钱串起,发给小孩,祝福对方长命百岁。且“岁”与“祟”谐音,是“邪物鬼怪”的意思,当小孩拿到“压岁钱”时,可用于贿赂鬼怪化凶为吉,平安度过来年,故叫做“压岁钱”。而铜钱和红线消失后,逐渐以纸币和红包袋取代,变成了“红包”。

  再一个是在唐朝宫廷中有“掷钱为戏”,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曾提到: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而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杨贵妃认安禄山为义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到了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

  由于历史久远,到了现在,不但在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和香港这些地方,可以说整个东亚都有类似现象:在越南也有发利是红包的传统;在日本,家长会派“お年玉”给小孩,不过是采用白色封套包装,而且封套上会写上接受人的名字;在马来西亚,传统马来人会向友人派一种有金钱在内的绿色封套,而这普遍被认为是伊斯兰文化和红包文化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朝廷还会把年底发“荷包”,当作给官员的“年终补贴”

  东汉时,文武官员在腊月就会收到皇帝赐予的“每人发栈20万、牛肉200斤,大米200斛”,性质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年终红包”。而根据《啸亭续录》记载:在清朝乾嘉时期“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里面有各色玉石八宝一份、金银八宝八份以及金银钱、金银探各四枚。

  而在各色官员里,翰林收“红包”的方式最为有趣。由于翰林院,一没事权,二没财权,官员们跑关系走路子,很少到这儿来送礼,常常被称作穷翰林。皇帝也就给了他们一个收“红包”的机会,譬如宋朝,朝廷册封某个大官,一般让翰林起草任命书,起草完了,皇帝会命令被册封的那个大官在逢年过节给起草任命书的翰林送谢礼。这谢礼或者几千贯铜钱,或者几百匹丝绸,或者几十匹好马,相当优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