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张亚中:两岸政治定位之反对分离

http://www.CRNTT.com   2014-02-19 00:15:27  


 
  随着台湾的民主化,“正名制宪”的声音曾经激起过一些人的激情,有人上街头,但是绝大多数政治人物选择走进体制内。一方面否认“中华民国”,一方面却又要当“中华民国”的“立法委员”或做官,这种矛盾性使得“分离式台独者”很快就放弃了要正名制宪的主张。

  “正名制宪”不行,就改为“借壳上市”。分离者既然无法争取到“分离式的独立”,干脆就转以鲁迅小说中小人物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榜样,宣布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的国家”,只是碍于国际情势,暂时同意国号为“中华民国”。然后再加一条但书:任何企图改变这个现状都必须经过台湾人民的同意。换言之,这些台独者将“公投”从以前“攻击式的工具”换为“防御式的工具”。至于台湾是否已经“独立”,也是他们说了就算。这就是1999年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的精神。

  这种自我诠释性的“口头独立”,除了骗骗台湾选民,其实在国际法与国际政治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与中国大陆互动时,口头式的独立不仅无法得到对方的理解,也限制了自己在两岸关系上的选择空间。2012年民进党坚持不承认“九二共识”而遭致落败,即是明证。

      从“分离式台独”到“分离式独台”

  “分离式的独立”者于是又想到一些方法,从“借壳上市”转为“登堂入室”,他们从“台独”转向“独台”(“中华民国”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他们考虑接受“中华民国”这个国号与“宪法”,但是用“国民主权”的原则来处理自己的“国家定位”,即“中华民国”的“主权”仅属于国民全体。陈明通教授就是这种观点的倡议者,在他的眼中,经由台湾的全面民主化,“中华民国”已经走上了第二共和,其“主权”范围也已经改变,不再是领土的全中国,而是“国民主权”的台澎金马。

  谢长廷是另外一个代表,他主张可以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宪法”与“宪法”的关系,以“宪法各表”来处理两岸关系,但是谢长廷的“宪法各表”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即两岸的“主权是互不隶属”。

  陈明通与谢长廷都是主张站在“中华民国”的基础上与大陆相互定位,但是他们似乎忽视了两个重要的现实。第一、两岸关系是中国内战的历史遗物,双方关系的正常化必须由双方共同来解决,台湾如何诠释“宪法”与“国家”的关系,是台湾内部的事,或者说是“宪法”学者的事,但是如果双方不能取得共识,两岸关系就不可能正常化。第二、北京在意的并不是台湾的“国名”是否叫“中华民国”,而是两岸的主权是否可以分割,是否互不隶属。北京主张两岸关系发展必须符合“一中原则”或“一中框架”的表述,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指两岸主权不可分割之意。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不容许分离主义,国际法又明文主张其它国家不应干预或破坏他国主权领土完整,分离运动如果过于肆虐,经常与社会动乱或流血划上等号。包括“台独”与“独台”在内的“分离式独立”鼓吹者忘了一个国际政治中的经验法则,除非当事者愿意以和平或民主方式处理双方面的分离关系,否则暴力往往是必须采取的行动,鼓吹者必须有“先破再立”的准备。

  台湾的分离运动者从来没有“先破再立”的心理准备,他们都是以嘉年华会式的方式来推动分离,集会游行时间到了,就解散回家看电视。他们努力在找“独立的法理理由”,寻求外国的支持,期望中国大陆的崩溃可以帮助台湾从整个中国中分离。他们也设法引入“分离史观”的历史教科书,来达到从心理上去中国化的目的。这些分离主义者,他们不愿意为“分离”留一滴血,有的还在大陆做生意赚钱,如此的“分离式独立”其结果只是一场骗局,只是为了得到政权的便宜工具而已。

  历史的悲剧在于不寻求理性的解决问题,却利用人民的感情而进行集体的逃避或欺骗。李登辉就是这样的人物,表面上他要带台湾人民“出埃及”,寻找新的乐土。在我来看,李登辉做了一些对台湾极为不道德的事情,他不仅开启了台湾的黑金政治,采用了杜正胜的同心圆史观,进行了“分离史观”的去中国化教育,更让台湾的民主化踏着族群分裂与去中国化的分离道路上前进。在他的主导下,台湾人民对大陆的认同在1994年起出现逆转,从此愈来愈远。

  从李登辉开始,历经陈水扁,台湾的年轻一代接受的是“一边一史”的分离史观教育。在现实政治上,台湾无法脱离整个中国,但是在历史教育上,台湾已经开始与整个中国开始分离,各有各的历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