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变化趋势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22 10:04:24 |
世界经济调整尚未迈出决定性步伐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世锦、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昌盛文章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预计危机发展可能呈现三个阶段性特征,即私人部门危机、政府部门债务危机、货币或货币体系危机。目前看,世界经济总体处在第二阶段后期,向第三阶段演变的风险尚不能排除。当私人部门发生危机、金融市场动荡时,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干预,大规模财政刺激和注入货币,使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问题暂时转变为政府资产负债表问题。原本就高企的政府负债,在大规模刺激后迅速恶化,继而爆发政府债务危机。 要消减政府债务,一种途径是通过私人部门实质性好转,经济效益改善,带动经济增长和政府收入提高;另一种是通过大规模增发货币,以债务货币化或通胀方式实现。当前实体经济调整的成效不明显,各主要经济体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第二种途径。然而,长时期超低利率和大规模货币投放,终究不可持续,且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泡沫化、恶性通胀和货币危机的风险在逐步积累。世界经济,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到了刺激性政策退出的关键时点,但由于实质性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退出的方式、时间和节奏的选择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生的冲击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相对实力调整方向不变 文章分析,世界经济增长由“双速增长”格局逐渐向低速增长收敛。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强有力的政策刺激,及其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带动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而发达经济体则总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呈现双速增长格局。随着近几年的调整,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实体经济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投资和消费信心有所回升,带动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并出现小幅回升。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则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自身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速明显回落。 即便如此,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展中国家相对力量上升态势并未逆转。在危机爆发前的2004年-2008年,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经低于发展中国家(44%∶56%)。在危机爆发后的2008-2012年,二者的差距扩大至13%∶87%。相应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之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4∶1变为目前的约2∶1。受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近两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有所放慢,但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当中,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2008年以来,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2012年中国的GDP占全球11.5%。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大幅提高,在国际上受关注的程度空前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