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自主发债是财政改革的重要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14-05-26 08:31:43  


  中评社北京5月26日讯/历经5年谨慎试验后,国务院终于在2014年5月21日迈出了财政体制改革最具突破性的一步。财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工作,将在上海、浙江、宁夏、青岛等10地启动。自发自还是指试点地区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本地区政府债券发行、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机制。

  经济观察报发表记者张向东述评文章认为,这是中国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最好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目前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增速放缓,而市政投资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中央为地方举债“堵偏门,开正门”的意思非常明确。

  文章分析,过去几年,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膨胀,已经为略显滞后的财政体制改革敲响警钟。按照中国现行的《预算法》,没有国务院的特殊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但现实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和资金压力巨大。既不能直接从银行贷款融资,又不能举债的地方政府开始通过众多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地方国有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这催生了一种变形的市政债类型——“城投债”。这类债券替地方政府在短期解决了资金来源,但同时也由于对地方财政收入、土地等不动产的绑定质押,为几年之后的政府埋下了风险。

  根据审计署去年公布的中国政府性债务家底,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国地方政府负有偿债责任的为10.88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为2.66万亿,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4.34万亿。三项合计近18万亿。

  按照债务偿付期限,2014到2017年是中国地方性政府债务的偿债高峰期。就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防范而言,政府已经提早准备。截止2013年6月底,全国有18个省级、156个市级、935个县级建立了债务风险预警制度;有28个省级、254个市级、755个县级建立了偿债准备金制度,准备金储备超过3200亿。而2014年全国到期的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在1000亿左右,从数据上看,地方政府的准备金储备额度完全可以覆盖到期债务。

  但这化解的仅是政府手中近11万亿的存量债务。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地方政府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的冲动和压力,可以预料政府性债务规模仍将增加。如何解决大部分没有收益性的公共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仍需政府考量。

  文章表示,此次财政部下发的《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提供了可供操作的现实路径。从试点办法看,中央对试点自主发债的10省市,仍有诸多限制。比如,财政部规定,全年发行债券总量不得超过国务院批准的当年发债规模限额。2014年度发债规模限额当年有效,不得结转下年。试点地区应将本地区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信息披露、承销团组建、发行兑付等有关规定及时报财政部备案。政府债券发行兑付过程中出现重大事项及时向财政部报告。

  这些是建立健康透明的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机制的必要前提。给予10省市自出举债权,意味着地方政府在获得了更大自主权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责任。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