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的慈善事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http://www.CRNTT.com   2014-06-11 11:02:20  


 
  这,当然值得先富群体乃至全社会警惕和反思。

  但由此引申出对整个企业家群体的质疑乃至道德绑架,显然过于肤浅和情绪化。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当比尔盖茨决定将余生托付给公益事业时,他创办了全世界最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并坐拥580亿美元身家。在财富公开、对超级富豪税负严苛的美国,或许完成一次向慈善的华丽转身是个人美德与健全制度的双重催化。

  而在中国,除了一些备受政策护佑的上游垄断央企,从市场的角度,规模到利润都缺乏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加上外贸形势严峻,内需不畅,产能过剩严重,劳动力红利逐步终结,多数企业家当务之急是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靠科技创新重塑核心竞争力。

  已故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企业唯一的目标是创造客户。因此,它首先承担的是商业责任——首先是成为好的公司,满足顾客内在需求,为股东创造价值——当然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合法。在成为好公司以后,则需要做好事,向企业公民前进,从优秀到卓越。

  因此,现阶段多数中国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消费型社会的形成,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为实业兴邦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现阶段其社会责任的担当不是忽视自己主要使命,超出能力范畴做慈善,甚至将公益异化为商业炒作的手段。公众不欢迎整天站在媒体聚光灯下充当致富不忘公众的口头大善人,而渴望其对内善待员工,完善提升其工资福利水平,凝聚人心,加大研发投入,对外拒绝商业贿赂,遵纪守法,足额纳税,并扩大就业,成为有企业家精神的现代老板。

  现实却不容乐观。由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滞后,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迟迟未能依法建立,尤其是2008年以后,政府主导了经济发展的走向,投资升温之下带来货币流动性泛滥,地方债务高企,权力寻租暗流涌动,加上国内外需求疲软,劳动力成本上扬,严重抑制了企业尤其是民企从事实体的热情,房地产和基本建设狂潮背后的投资泡沫暗流涌动,百姓收入增长乏力,并在社会保障欠账严重之下,进一步导致消费疲软。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

  当务之急是将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决策落实到位,简政放权,回归市场,为实体全面振兴创造前提——这已经成为最高决策层共识。而这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成为中国富人的首要任务——扩就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就是其对穷人最大的帮助。

  至于悬殊的贫富差距及早就的上亿贫困人口,一方面有赖于各级政府加大民生投入尤其是完善国家福利制度去托底,另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营造公平良好的创业环境去鼓励更多人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当然,全民所有的垄断央企扮演着相当关键的角色——除了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的市场化改革外,还当足额向国库上缴红利,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而非滥发内部福利,加剧社会分配不公。

  在此基础上,鼓励富人群体更多地投身公益事业,带动全民慈善的快速健康发展。而这又需要一个关键前提:进一步建立健全法治,推动当下官办慈善去行政化进程,进一步释放企业、个体慈善活力,摆脱当下公益事业透明度低、公信力差、运行成本高的窘境。不然,即使有富人愿意投身慈善事业,与公信力严重下滑的官办机构合作,也很难持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