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对标全球500强我们尤须警惕规模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08:57:55  


 
  另一个看似繁荣实则心酸的数据是,在91家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中,来自煤炭行业的企业竟达到11家,如果再加上整合较多煤炭产能的电力企业,总数更达到了16家之多。上述这些中国企业,尽管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就其在全球价值链的获益程度而言,却没有太多的战略意义。类似的企业还有以上海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尽管在规模上早已进入全球500强阵营,但这些迄今尚未摆脱代工(OEM)地位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首先要回答国人的问题是:要是只计算自主品牌汽车的销售额与利润,他们还有可能进入全球500强吗?

  文章指出,在中国此番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中,真正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是以华为为代表的市场化新锐企业,只是迄今为止这类企业数量实在太少。作为1987年才创立的民营企业,华为在过去27年里取得的成绩足以给中国国有企业树立一个标杆化的市场参照系。华为2013年的营收总额达到388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业务占比达到65%,其中仅来自欧洲市场的年收入即为52.3亿美元。在研发投入方面,华为去年的预算为307亿元,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2.8%,达到了国际一流科技公司的投入水平。持续的科技投入,使得华为在不少指标方面已经超越了昔日偶像爱立信公司。

  中国企业荣登世界500排行榜次席的显着进步,恰恰如一面多棱镜,凸显出了中国亟须深刻反思既有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缺失。因为在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对国际经济秩序主导权以及重要产业控制力和财富符号争夺的今天,简单的企业规模与数量排名并不能准确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的大小。作为当今世界的制造业巨人,中国更应从全球金融分工、战略产业培育、产品定价权乃至创意设计等方面审视企业面临的残酷竞争。德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尽管与中国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德国之所以很自信,就是因为德国有着全球最顶尖的制造业体系。工业实力极其雄厚的德国,在工业技术、工艺制造、资源利用以及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方面,至少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都是中国的老师。上海汽车要赶上老师——德国大众汽车,至少在未来10年里,仍是不可企及的梦想。

  形势比人强,不管再怎么不甘心,美国终究会有一天将世界500强排行榜的首席大国让给中国,但即便这一天真的来到,也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就有骄傲的资本。掌握他国经济七寸的美国,是不会轻易将金融主导权让给中国的。而美国企业在技术领域构筑的高边疆优势,也是横亘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堵高墙。

  文章强调,支撑中国作为一流经济强国的要素,绝非取决于中国企业在营收规模上的持续扩张,而是要看崛起的中国能否真正培育出100家拥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超级企业群。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基于金融价值链顶层分工框架下的话语权与综合竞争力,中国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即便达到200家,其战略及市场价值依然不会有本质的提升。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