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受灾民众怎不一早搬离鲁甸震区?

http://www.CRNTT.com   2014-08-05 11:03:08  


路不通、不好走也是山区一大问题
 
对于震中龙头山镇等不宜居地区,搬迁是恰当的选择

  对于灾害防御,一为“避”,即远离灾害源;二才是“减”,避不过,就要想办法把灾难风险减少到最小。

  加固房屋等常规的思路无法治本,再考虑到贫困难题,搬迁虽不完美但却是妥当选择

  只要地震发生,很多人都会提到“加固房屋”这样的思路。没错,倒了一片农房的鲁甸山区需要反思。一个数据是,鲁甸也有“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但是补贴少、进展慢。一户5000元能够把房屋给加固到什么地步呢?因此,现状依旧是,农村房屋以砖混和土木结构为主,普遍未经抗震设防,抗震性能差。难怪倒了一大片。

  但是,光是加固房屋也无用。此地的地质灾害不止是地震,还有塌方、乾旱、泥石流,要综合治理起来难度非常大。像是龙头山镇这样的“重度石漠化”地区,就更是难以根治。并且,看天吃饭的村民们普遍贫困。一个官方数据是,“龙头山镇全镇有11708户51214人 (其中贫困人口6910人,绝对贫困人口2650人,低收入人口4260人),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艰巨。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对龙头山镇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镇大部分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虽说故土难离,但是搬迁的确是最妥当的选择。就连2010年,该县那份官方的“石漠化报告”也承认,对于生态恶化已不具备生存条件或存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而需要移民搬迁的,采取措施逐步进行移民搬迁。况且这也不是一件做起来不计成本的事情,既然能够为了修建水电站而安排移民,为何就不能为了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区而安置移民?一个有些辛酸的事实是,在本次地震中,有5万多名移居到灾害地的水电移民受到灾害影响,光是在鲁甸一地,就有2万多间移民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关键在于怎么个搬迁法,需要“国土规划”

  一条路是,整体搬到更安全的地方,目前有陕西模式,尽管尚在摸着石头过河中

  近10年间,陕南三市多次发生50年或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引发2000余起地质灾害,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60亿元。结果,在2011年,陕西省政府下定决心,要把240万人整体搬迁到更加安全的地方去,这是比三峡工程还要多很多的移民数量了。人们在关注之余就发现,我国几乎没有什么“灾害移民”的法律设计,也缺少相关研究。并且也几乎没有对移民的就业、收入、保障体系的充分安排。

  另外,还有一个担忧是,到底搬去哪里?倘若是在山区里面找平地,那么新搬去的地方是否安全?搬迁的巨额资金又从哪里解决?

  由于陕南的搬迁计划目前还在进行中,尚难做出整体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过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当地政府看到了之前“不少群众在原址上建房,一再简单‘复制农村’,新建房屋过几年又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的事实,并且也有打算以此来促进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当然,需要的,是顶层制度设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