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城镇化对于中国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4-08-06 08:53:57  


 
  提高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城市由于人口密集,任何人的行为都可能对他人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考虑这种影响的后果,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要求按照一定规则和秩序行动,由此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阿伦特说生成力量的唯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素是人们生活在一起,只有当人们紧密地生活在一起,行动潜力才会呈现,力量也才属于他们。在城镇化过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转移到城市,他们变得更加紧密,交流会更频繁,思想会更丰富,公民社会进程不可扭转,由此调整着社会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城镇化能够促进公民的自律,提高遵纪守法程度。城市的教育包含了当前社会的一系列规则,如道德规则、法制规则等,使每个人明确自身拥有的权利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经过这种教育,个人成为社会人,有助于培养市民的法律意识,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密集型和公共领域的存在,客观上要求众多的利益相关者行动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样促进了市民参与政治议程的动力,推动政治程序的开放、公开和透明。因国情的差异,虽然民主的形式和实现民主的机制有所不同,但这个过程不会变。三中全会也提出了政治改革的议程,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一起作为“五位一体”的总体改革的一部分,以此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城镇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舞台,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力结合起来,促成政治民主深入推进。

  优化国土开发的空间秩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人把环境问题归咎于城镇化,这是有失公允的。如果没有城镇化,以目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索取力度,环境质量会更差。与分散的工业化相比,进行集中建设,把人口由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出来,是对环境的最好保护。环境脆弱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通过城镇化把人口转移出来,可有效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压力,恢复植被,是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而且,城镇化可以把污染由面上转移到点上,有利于集中治理,降低治理成本。

  中国城镇化的成就

  文章表示,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已经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3年的53.7%,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城镇人口由1.7亿,增加到7.3亿,增加了5.6亿。乡村人口从最高值的8.6亿,下降到2013年的6.3亿,减少了2.3亿。中国历史上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量,正式由农村人口占多数的社会为城镇人口占多数的社会。这在5000年历史上是第一次。虽然中国城镇化存在着诸多极其严重的问题,但也不能否认过去30多年城镇化所带来的进步,这些进步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及思想观念,乃至政治等各个方面。

  打破了城乡壁垒,促进了社会流动。城镇化开启了城乡交流的大门,浩浩荡荡的人口流动大军,彻底改变了城乡社会固化的藩篱。到2013年底获得城镇户籍的乡村永久移民至少2亿;非正式转移的农民工总量2.63亿,其中进城农民工2.33亿。永久移民和进城农民工两者合计至少4.3亿,即目前城镇常住人口中约六成是30多年来由农村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途径转移而来的。虽然非正式移民在融入城市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但与留在农村的居民相比,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无疑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少数人也成为城市中产阶层乃至上层阶层。城镇化带动的人口城乡迁移把城和乡紧密地联系起来,不仅能够促使广大农村和农民改变观念,而且也推进城市居民观念的转变,比如农村人的勤劳吃苦精神、熟人相助的精神等。

   促进了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开放,原有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被打破,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2013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2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8亿人,两者合计为8.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0%,占20岁及以上人口的85%。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74亿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99亿人,两者合计5.73亿,占城镇总人口的78.5%。此外,农村的新农村医疗合作几乎覆盖了所有农村人口,几千万城乡低收入家庭也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护。过去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社会保障近于空白,目前虽然水平很低,但基本上做到了农村全覆盖,是一个重大的成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