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孤鸿林风眠

http://www.CRNTT.com   2014-08-17 11:21:32  


 
诗意栖居西湖 高徒遍天下

  林风眠在北平辞职后到杭州筹建艺术院并任校长,又是拜蔡元培鼎力支持。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改造国民性;而林风眠在北京艺专提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利器,让学生走出画室到民间创作,与蔡元培不谋而合。蔡把林风眠当作教育思想上难得的忘年知己。为给林风眠壮声势,蔡元培亲自主持开学典礼,并题写校名,介绍自己的长女、油画家蔡威廉来当老师。典礼结束,蔡元培当晚就下榻在林风眠在西湖边的小木屋,而不去住已给他安排好的豪华旅馆新新饭店,一时成为新闻。蔡元培住了好几天,杭州各界名流要拜访他都得到林风眠家,这样就帮林风眠在杭州文艺界打开了局面。

  杭州艺术院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独立艺术院校的开始。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董希文,席德进,苏天赐……林风眠直接培养出的学生撑起现代中国美术的半壁江山,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深深影响了一代艺术家,至今被美术教育界视为先进。他鼓励学生释放天性,口头禅是“画不出来,就不要画,出去玩玩。”“放松一点,随便些,乱画嘛。”后来成为著名美学家的洪毅然在艺专上学时绘画拘谨,林风眠劝他作画前先喝酒,这样就会狂热起来。

  执掌校政的十年,是林风眠一生最辉煌的时光,在西湖边诗意的栖居也是他一生唯一一段安居乐业、享受天伦的日子。他在玉泉道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二层小楼,室内壁橱、墙壁、天花板,清一色本色木板装饰,学生们形容这是西方小说里才有的建筑,周末他们就欢聚于此与他聊天。二楼是画室,除了最亲近的朋友学生没人可以上来,他常在此通宵创作,取一两幅满意之作,其余废弃一地,第二天早上由佣人扫走。园内遍植梅、桂、梧桐、凌霄,还有林风眠亲手培育的玉米、草莓等作物。今天这座小楼安详坐落于杭州植物园大门旁,吴冠中为老师的故居题写了匾额。

隐退重庆 孕育“风眠体”

  1937年8月,日军铁蹄南下,终结了林风眠在杭州建设“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重镇的梦想,也击溃了他安稳美好的生活。他带着妻子女儿准备到上海定居,在南昌路找了一幢二层小楼。没住多久,汪伪政权的高官找上门来邀林风眠出山,林风眠当然不肯当汉奸,决计马上离沪。因不忍妻女和他颠沛流离,他孤身辗转香港、河内、昆明,最后到了重庆。

  他托陈布雷在政治部设计委员会谋了个虚职,领着微薄的薪水维持生计,隐居在嘉陵江边军政部的一座仓库里。这仓库是土墙黄泥地,与他西湖边的小洋楼天壤之别,林风眠就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了近七年,自己买菜、生炉子、烧饭、洗衣、打扫,屋里只有一张木桌,菜刀、砧板、油瓶堂皇列于画纸毛笔之侧。国民党中央委员刘建群爱好书画,专程来拜访林风眠,见如此陋室,不禁感慨道:“住在这种地方,不是白痴,就是得道之人了。您得道了。”林风眠事后对人讲:“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是‘人’,彻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李可染当时也在重庆,经常会带点便饭去看望老师,每次去都看到林风眠在画画,每日画几十张,画完的画堆在身后,直摞到屋顶。苦行僧般的清净生活使林风眠能集中全部精力创作,他融合中西的“风眠体”就在这个江边仓库横空出世。“风眠体”的第一大特色就是方纸布阵。中国传统纸绢画,不是横卷就是立轴,便于富贵人家悬挂厅堂,林风眠大胆地突破传统,转向更利于制作画册供大众观赏的方形构图。不画传统的峰峦山谷宏大景色,而画近景特写。他使用生宣、毛笔、水墨、水彩等中国传统材料,但技法汲取西方画的精微光色,他自嘲是个好“色”之徒,打破“水墨为上”的古训,运用浓重艶丽的色彩描绘仕女、花鸟、秋林、泊船。线条的灵感则来源于汉画砖、唐壁画。鲜艶的色彩,简洁灵动的线条,美好的意象,这就是林风眠画中的赤子之心。

  抗战胜利,避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纷纷北归。因有行李重量限制,林风眠上飞机前把自己所有行李都扔了,只带上在重庆期间的所有画作。到了杭州,他直奔旧居,眼前景象令人断肠:他的小楼这些年被日军占为兵营,花园成了马厩,他曾震动国内外的巨幅油画《摸索》 《人道》 《人间》 《痛苦》都已被扯碎,用作马匹的挡雨布……

  林风眠与他的过去惨烈挥别。他不可能预料到,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带回的这批新画,有一天也将被他亲手摧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