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何伟:“利己主义”盛行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14-11-13 11:40:19  


 
  中国的有趣,改变了我的写作“理想”

  4、你钟情于写作“非虚构”题材的作品,那么怎么看待虚构的小说写作?

  其实在我写作生涯的开端,我想过要成为一名小说家。在上大学期间,我就学习虚构手法的写作——事实上,这恰恰是我的专业。我的毕业论文就是一部短篇小说的合集,其中所有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与此同时,我也在约翰•麦克菲的课堂上尝试非虚构题材的写作。约翰•麦克菲告诉我,一个写作非虚构题材的作家,完全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创造性的技巧和手法。

  在我20多岁的大多数时间里,我并不清楚应该选择哪个作为写作方向。事实上,当我刚来中国涪陵的时候,我还是倾向于虚构题材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之中我喜欢上了非虚构的写作。完成这个转变的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我发现中国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因此我无需费力去积累写作的素材。对我自己而言,这个转变也更加符合我的个性。我喜欢到处去调查研究和进行采访,我也喜欢由于真实素材的缺乏而导致的对我创作故事所带来的那种挑战。

  能够完成这个转变,我感觉十分幸运。因为我知道,如果自己还沉溺于对虚构题材的写作,我的作品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

  5、以后你会尝试写它们吗?

  我现在还没有写虚构作品的打算。但事情总会变化,我也并没有给自己定下一条不准涉足这一领域的规矩。但我的感觉告诉我,我还是会倾向于非虚构作品的写作。

  花100天去写一个故事,我庆幸自己能够做到

  6、在《寻路中国》这本书中,你对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意象表达都很满意,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写?

  这是我在中国写的最后一本书。在这个国家生活了十年之后,我才动笔完成了它。在这期间,我做了8年的记者。因此在那个阶段,我经历了很多,同时也有很多的感触。为了完成这本书最后的“工厂”那部分内容,我进行了一段很紧张的采访。通过采访,去了解真实的工厂工人、小老板、企业家——总之是各色各样的人等。还有,土地是如何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流转,工厂的利润到底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这些我也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研究。我觉得这部分内容,是我自己在中国所做的最好的采访写作。我在那十年历程当中所学到的所有技巧和手法,都在这其中得以展现。

  在很多写作当中,当然也包括上面提到的《寻路中国》的内容,我都在一个长时间的跨度里反覆对具体的人和地方进行过考察。比如《寻路中国》中描写工厂的那一部分,我就到访过浙江的小城丽水,并呆了差不多两年多时间。当你真正深入到一个地方的时候,那里的人就会变得对你相当友好,你也就容易看到和了解到更多的东西——当然这会花费很多的时间。

  为了给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篇投稿,我在丽水前后花了100多天,这还不包括花在旅途中的时间。这对于写作一个故事来讲,显然太长了。但我知道这些材料都可以写进我的书里,而且对我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大有裨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