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姚贝娜之死”为何变成了利益交换 | |
http://www.CRNTT.com 2015-01-19 13:44:20 |
网友间的PK:被误解的职业行为 正方 @妖蛾子清宇:记者混进太平间拍照被斥责,很正常,这是一个对死者尊重与否的问题。可是在病房外等候消息,也被斥责,就有点奇怪了,谁也不会未卜先知,他们能坐在家里知道事情变化吗? @顾修:我认为记者有责任等在门外确认名人的死讯或者其他发展的最新信息。这是记者的职责,但从不等于期盼名人去死。 @Violet沫小沫:为什么在有些人眼里,记者们等在ICU门外,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就是无良了。这是职业,谁知道,在ICU门外等待的记者,心中没有一丝难过,没有一丝惋惜? @薇依想走的越远越好:记者除了等在ICU门外做好能做的准备,什么都干不了。饥饿的苏丹记者在可以救人的情况下没有救,这些记者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等待,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廉平俊:如果等在门外的记者不道德,那么棺材店的老板岂不都该下地狱? 反方 @Mr_Cyril王丛:生死应敬畏。病人还在抢救就提前编辑好已死的消息等着病人离世后发送抢头条,这就是所谓的关注事态发展么!做这种危机公关未免太可笑了吧。 @背山面海的小屋_ymv:感谢互联网,让平民有机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视那些长期有话语权的人,虽然只有短短15分钟。 @诗人记者袁毅:狗仔队像逐臭之夫,哪有新闻丑闻绯闻就到哪去,不择手段钻天打洞,像秃鹫等待将死的猎物,麻木冷漠地守候名人死讯即时采写稿件,美其名曰是职业精神和敬业。什么吸引人就刊载播出什么,把仁义礼智信羞耻节操都丢弃了。 @黯然消魂:那些排队等在病房门外的记者该反思了,除了那些虚伪,你们的良心还在吗? @陌琪的季节:艺人的生死已然成了记者笔下的消遣。 我们仍然毫不怀疑人性的温度 《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引发论战,但客观而言,这篇文字不乏偏激,甚至缺乏常识。 这一点,被众多有着新闻背景的名人所看穿。 知名媒体人“@刘春”发微博表示:我认识姚贝娜,和大家一样,我对她的英华早逝也非常悲痛。不过,除了未经家人同意潜入太平间拍摄的不良行为外,我没发现其他记者的行为与报道有什么不妥。记者在病房外等候抢救结果,没什么不妥;记者在结果出来之前,提前准备好相关背景(如人物资料、知识背景等),没什么不妥。 这一观点很有代表性。 昨晚,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知名媒介研究者高明勇表示:从新闻传播规律的角度看,对于一些有必要报道而又无法预料结果的新闻事件,一般媒体都会做好两手准备。对于姚贝娜事件,社会比较关注,媒体记者前往守候,算是正常反应,但是,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关注的度,即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和不影响到对当事人及亲属的隐私权之间如何平衡,假若超过了舆论承受的底线,必然容易饱受诟病。当然,讨论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到一些关键的事实,比如守候者的具体表现等。 昨天,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相关争议予以关注,“这样做新闻,记者真的错了吗”之问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这一组讨论并没有回避姚贝娜经纪人微博质问“乔装偷拍”。而“我们仍然毫不怀疑,很多记者心中仍有人性的温度”,这样的话语更有张力。 央视昨晚报道:姚贝娜的一只眼角膜于当晚抵达成都,有望帮助刚刚大学毕业、年仅23岁的小伙子小董恢复视力。姚贝娜是小董和母亲喜欢的歌手,母子俩决定面对镜头表达感激:感谢姐姐,也谢谢姚爸姚妈! 这条催人泪下的新闻瞬间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比起莫名其妙的指责来,宽容和温暖,这更让人期待。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