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 |
智库杂志:一带一路促进中国外交创新 | |
http://www.CRNTT.com 2015-09-12 00:05:37 |
2、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是否导致中国外交转折性变化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一经提出,中国国内和国际社会都立即有人声称,“中国外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中国韬光养晦外交结束了”等等。他们明确认为,中国提出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外交进入“积极有为”阶段的标志,所以中国外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但这种认识并不成立,不符合中国外交的现实。如本文前述,虽然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包括倡议并积极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之后,中国外交确实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因而必然需要新调整,实际上也已经开始有所调整。但是,中国外交需要和已经开始的调整,并不是如同这些人所认为的那种所谓“转折性变化”,更不是什么“中国外交的韬光养晦阶段已经结束”。中国外交继续坚持外交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战略目标完全没有改变,这在中国外交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已得到充分表现。中国外交战略目标的稳定和延续,从根本上决定了,当前和未来很长时期中,中国外交不会,也不可能会发生转折性变化。 至于中国外交是否放弃韬光养晦,这是从上一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二十字”方针以来,一直在激烈争论的问题。“二十字”方针,是为实现外交战略目标,对于确定外交政策、策略的指导原则,其位阶介于战略与政策、策略之间。只要外交战略目标不变,战略方针,即“二十字”方针就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二十字”方针是一个整体,韬光养晦是“二十字”方针的核心和灵魂,其精髓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不要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不要把世界各种矛盾的矛头引向中国。这和很多人认为的,韬光养晦就是无所作为大相径庭。实际上,在“二十字”方针中,韬光养晦一直与有所作为并列。也许通俗的说法,中国外交“不惹事,也不怕事”,更容易被人们理解、接受,但这当然不是放弃韬光养晦。 实际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强大了,更需要坚持韬光养晦,因为这时中国更容易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更容易吸引各类矛盾的矛头。进一步说,即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外交也仍然需要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方针,这是最符合中国和中国民众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外交战略方针。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