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智库杂志:探寻两岸最大政治公约数 | |
http://www.CRNTT.com 2015-09-13 00:08:25 |
令人奇怪的是,对洪秀柱的两岸政见反弹最大、意见最多的,竟然不是反对党和台独势力,而是来自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势力。他们恶意扭曲“一中同表”,认为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是“急统”,与民意背道而驰云云,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因为各种民调显示,洪秀柱自六月以来,民调节节攀升,根据TVBS6月5日公布的民调,洪秀柱仅落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一个百分点;同时党内民调显示洪获得超过46%的支持,这使洪秀柱一举突破国民党“防砖条款”,成为党内初选通过的唯一候选人。更特别的是,一群年轻志工主动加入洪阵营,帮她开粉丝页,他们还录制了竞选歌曲《勇敢翻转》,让一向暮气沉沉的国民党内洋溢出一股少有的朝气。 国民党内的不同声音,反映出党内各种政治势力的算计和考量。那些见不得人的政治权谋交易不值评论,但党内要求洪秀柱重回“一中各表”的政见主张却值得论说。因为,“一中共表”与“一中各表”虽然仅是一字之差,其涵意却相差甚远,绝非“互为表里”那么简单。尽管洪秀柱当前为了党内团结,不得不接受国民党中央提出的两岸政纲,将“一中共表”修改为“一个共识三个内涵”,但我们觉得仍有必要对“一中共表”与“一中各表”的区别及其内涵,向社会大众讲明白。 众所周知,“一中共表”论述是台大教授张亚中先生在2004年提出的。2009年底,台湾《联合报》曾连续六天以六篇社论,论述了台湾最核心的政治问题,以“一中各表”做为台湾的战略基础。张亚中就此写了系列文章提出反驳,认为“一中各表”原本是两岸间的“求同存异”,但是十多年来,随着台北政府对于“一中”定义的改变,今日“一中各表”已经变成为台湾内部“求同存异”的工具,可以十六个字来形容:无力实践、不利台北、不容北京、没有互信。 他提出,台北必须改变思维,就“一中”的定义寻求两岸都可以接受的“共同表述”,也就是“一中同表”。何谓“一中同表”,简单地说就是:两岸均同意目前的宪法为“一中宪法”,双方均对不分裂整个中国做出承诺,双方也愿意接受彼此为平等的宪政秩序主体。两岸和平发展应该就是一个两岸如何“反对分离、接受分治、推动统合、共议统一”的过程,两岸和平发展期就是统合期,也是汪道涵先生倡议的“共同缔造”期。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