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重磅专访:李环谈破港独源头

http://www.CRNTT.com   2016-11-08 00:23:47  


中评社记者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赶赴北京,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港澳事务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环博士(摄影:兰忠伟)
 
  记者:如果之前把反对派称为不健康的合作者,毕竟他们还没有公然宣扬“港独”,那么本次六位进入到立法会的“本土派”,就是不健康更不合作者,完全公开“港独”理念、冲击“一国两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六位当选的“本土派”以及未被选中的“本土派”候选人,合共获得了近40万张选票,占总投票率的19%,这实际上已经说明了一些很严重的问题,您怎么看?

  李环: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本次选举是一次世代交替的选举,无论是建制派的民建联或工联会,还是传统泛民主派的民主党和公民党等都在进行更新换代。参加过“占中”的这一批年轻人,刚好在这一时期冒起,他们的一部分票源实际上瓜分了传统泛民的选票。另一方面,近些年香港政治争议不断,社会怨气比较大,一些选民对泛民比较失望,对建制派也不满意,因此这部分人士将选票投给了激进的“本土派”。这两方面因素基本上导致了“本土自决派”在立法会的崛起。有一部分人希望通过他们带来一些改变,但是在一个选举的社会,民意是很飘忽的,如果这一次选出来的“本土派”表现很差,不能促使香港各方面情况得以好转,甚至反而会更坏,那四年之后立法会再次选举时,也会选民会换一些人,或者可能会变得相对保守一些,这里有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

  记者:到了一定的阶段,选民会回归理性和务实吗?

  李环:我认为有这样的可能,但前提取决于香港现有的社会矛盾得到缓和。这一届政府面临的压力确实太大了,梁振英自上任以来就不断受到攻击,五年的任期风波不断,2012年“反国民教育科”,2013年戴耀廷提出“占中”,政改议题提前发酵,2014年“占中”发生,2015年政改被否决,2016年初“旺角暴乱”,这种冲击性的事件刚好都发生在他的任期之内。不过,特区政府也需要检讨,如对一些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及一些政策的处理手法等。

  香港是选举社会,年轻人手中有票,对社会有怨气,自然比较激进。但在香港目前的人口结构中,他们实际上是少数,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五零后和六零后,或年龄更大的人。这些人是香港经济腾飞时代的得益者,现在依然在一些重要的位置上,香港整个社会的结构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一种现实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结构又难以撼动的情况下,经济、政治矛盾交织,年轻人一定会更激进,社会上要求改变的心理也会更强,但如果社会矛盾缓和了,经济民生都得到发展,而且政府切实在为普罗大众谋福利,大家也都看到成果了,那个时候,多数激进的市民就会回归理性和务实。。

  记者:所以社会上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是以年轻人为主,是因为年轻人得不到机会,向上流动的机会比较低吗?

  李环:是的,这些都是其中的因素,年轻人激进且理想主义,属于后物质主义的一代。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正在成型的时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如果他们人到中年或已成家立业,各方面的利益牵扯比较多,就会相对比较保守。2015年中央政策组做了一个调查,关于20到29岁的青年人为什么上街?结果显示,很多人并不是出于经济理由,而是出于对民主自由,包括维护本地价值的认同;而且持这种倾向的年轻人,可能对社会的批判更激烈,采取的行为有时也更激进。这些人大都受过良好教育,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废青”,包括“本土民主前线”和“青年新政”中的一些年轻人,他们大学毕业,受过高等教育,能够独立思考,按说应该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安稳度日,但却走上了“抗议”的政治之路。

  当前香港一个现实的情况是,老一辈人赶上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的腾飞,机会比较多,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回归谈判,有些人选择移民,又空出来许多位置,那时候的人对未来有预期,知道自己十年后能够达到哪个位置,因为整个社会都处在上升期。但现在经济发展相对平缓,机会也减少了,所以年轻人出来工作时,发现老一代还占着位置,他们向上流动的机会自然就比较少。虽然特区政府也鼓励年轻人到香港以外去寻找机会,但能到外面去的都是有竞争力的,而真正有竞争力的人都是很开放的,反而是一些激进的人士,缩在了自己的角落中,缺乏竞争力,只能在一个小圈子中做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